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

莊子曰:「無所不在。」

東郭子曰:「期而後可。」

莊子曰:「在螻蟻。」

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

曰:「在瓦甓。」

曰:「何其愈甚邪?」

曰:「在屎溺。」

東郭子不應。

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

 

大意

 

東郭子請問莊子說:「您所說的道,究竟在那裡呢?」

莊子說:「道是無所不在的。」

東郭子說:「請您明說吧,道到底在哪裡?」

莊子說:「道就在螻蟻身上。」

東郭子說:「怎麼會在這麼卑下的地方呢?」

莊子說:「道就在稊稗這種小草裡。」

東郭子說:「怎麼越來越卑下了呢?」

莊子說:「道就在磚瓦裡面。」

東郭子說:「怎麼又更卑下了呢?」

莊子說:「道就在屎溺裡面。」

東郭子越聽越迷糊,實在無話可說了。

莊子這才說:「你問的話,已經背離『道』的實質了。以『道』來看萬物,不論是螻蟻、稊稗、磚瓦、屎溺……,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並沒有貴賤之分。如果它們不合乎『道』,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既然已經存在,可見皆合乎『道』,所以我說『道』是無所不在的。」

 

◎意涵

 

我們往往 把「道」看得太尊貴。實際上「道」無形、無相、無色、無味……非語言、文字所能形容,這「無」就是「道」的本體,它精微奧妙、不可思議,亦即《楞嚴經》所 謂「罔象虛無微細精想」者。但是當「道」產生作用的時候,萬物隨之而「有」,這作用又是廣大無邊、妙不可言,故曰「天地之根,眾妙之門」。

所以當我們認為「道」高不可攀、難以企及,就跟東郭子的想法一樣,說的是道的本體。而莊子說的是道的作用:遍一切處、無所不在。

道家說:萬物皆是「道」的變化,而本質其實是一樣的,這又跟釋家所說的「佛性」、儒家所說的「太極」不謀而合,可見只是名相不同,而殊途同歸於「道」。




--------------------------------------------------------------------------------------------------------------------------------------------
郭子問於莊子曰: 「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 「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旡乎逃物。 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嘗相與游乎旡何有之宮,同合而論,旡所終窮乎!嘗相與旡為乎!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而閒乎!寥 已吾志,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來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來焉而不知其所終;徬徨乎馮閎,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物物者與物旡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 也。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散也。」

莊子在此回答東郭子問「道是甚麼」,大意是說:「『道』是無始無終,無所不包,無處不在。人要學道的話,當看鼻涕蟲,當看屎尿便溺,所有事物都不放過,才能觀見『道』的法則與偉大。


周易》是中國古道占卦筮卜之書。《周易》起源相當早,相傳「文王拘而演周易」,所以坊間認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較春秋時代的哲學著作(老子的道德經和孔子的論語)為早。其實,現今多數學者均認為,《周易》七卷書中最早的《易傳》,應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編輯] 陰陽就是道

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之道,曰陰與陽」,並引用孔子的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以說儒家認同:「道者,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

[編輯] 道的衍生與變化

繫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所以易經的卦象才能蓋括所有變化,成為筮卜的依據。

《莊子.知北遊》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1>乎在?」莊子曰:「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2>。」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3>。」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4>。」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5>。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6>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


〔注解〕

(1) 惡:音ㄨ,何處、那裡。

(2) 期而後可:指明所在才可以了解。

(3) 稊稗:音ㄊ|ˊㄅㄞˋ。兩種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此處泛指小米、野穀之類。

(4) 瓦甓:瓦片、磚塊。甓,音ㄆ|ˋ。

(5) 質:主體、根本。

(6) 監市履狶:市場管理員踩踏豬的小腿而知豬的肥瘦。狶,音ㄒ|,豬。
莊子,戰國時代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有一次,東郭子問莊子:「所謂的 『道』,究竟在什麼地方?」莊子說:「無所不在。」東郭子說:「請你舉出具體的例子,清楚指明。」莊子說:「在螻蟻身上。」東郭子說:「高妙的『道』,為 什麼會在這樣卑下的地方呢?」接著莊子又舉了愈來愈卑下的例子,如:稊稗、磚瓦、屎溺。東郭子聽到後來,便不作聲了。莊子於是就說:「你所問的問題,就跟 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如果 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因此,當獲問這個問題時,市場管理員回答說:『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 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 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解這句成語須從《莊子》原文了解起,較為不易,所以後來有人從字面推測其義,更進而將成語改成「每況愈下」,雖屬訛用,但已成 俗,備載於此,以供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erius66 的頭像
    valerius66

    valerius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