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佛不是佛你也不是你 【第一章】 吳九箴 台灣嘉義人,最怕習性和業力,因此,每日三省吾身外,還要九箴吾心。 從不認為物質只是物質,相信「萬物有靈」,深感人生是苦,卻發現很多人在苦海中甘之如飴。 最喜歡與釋迦牟尼和老子聊天,偶爾也和科學家及禪師談論《金剛經》。 曾任記者及專欄作者,著有《當佛陀也要繳信用卡債》、《其實,我們都只是宇宙中的泡沫》及《世界末日來不來,由你的信念決定》等。 平日喜歡結交有緣同好,如讀者有任何指教,或願意參加讀書會或座談會,請寫信至下列筆者的電子信箱:samadhi@touchbooks.com.tw 封面文案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人不是鬼,更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你自己的幻覺妄想。 你的幻覺,讓你把惡鬼當菩薩,請鬼抓藥單你的幻覺,讓你以為可以占有一個人,也可以用錢買到所有東西……其實,這些自欺欺人的妄想,只能為你帶來生不如死的苦痛和不安。覺醒地活著吧!只要你能不執著萬象,就能除一切苦,你就不是你,佛也不是佛,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涅槃,更沒有地獄,以及一切一切……人到四十,應作如是觀。 序   電影散場時,請帶著微笑離開我們從一出生,就一直用自己的獨特觀點和期待,來看這個世界。我們心裡的世界,和這個現實的物理世界,其實是天差地別的,就好像有人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醒不過來,明明有一輛卡車朝他衝來,他卻把卡車當成一隻可愛的狗,還想向前去擁抱牠……或者,有人總以為自己很受歡迎,永遠不管別人對他的批評和排擠,人家譏笑他,他卻覺得人家在讚美他。人可以活在幻覺夢境中,但人到四十,應該要開始覺醒,看清許多假象妄覺,不要一直活在自己創造的幻覺世界裡。   其實,這個看得見、摸得到的世間,真的是個夢幻紅塵,只因為我們一直在做夢,才會覺得這紅塵有太多魅力和感傷,例如,台北101只是一棟高樓,忠孝東路也只是一條路,但很多人認為這些地方都有特殊意義和感覺,就像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淡水和陽明山是浪漫的約會勝地。事實上,如果沒有「人」這個主體在做夢,那裡也只是一座山和一個小漁港而已。   很多人都覺得,佛陀說的法或佛經講的很深奧,其實,佛一直想告訴我們的不外乎是:我們的所有期待和想法都是夢。當一個人真正覺醒,他會真正微笑,因為他覺悟到,人世間一切的好壞苦樂,都只是夢。   每個人活了一輩子,至少在死之前,都應該從這個大夢中醒過來,這是必要且偉大的,所有醒來的人都會微笑的接受這一生,不論這一生是苦是樂或苦樂交集。從夢中醒來,就好像我們看完電影,電影院的燈打開,不管剛剛我們看的是喜劇或恐怖片,燈一亮,全都是夢,都是電影,都是假的,大家帶著笑意離開,沒有人會留下來或跑到銀幕前找劇中人,或者大哭大鬧。   相反的,那些太執著夢境、以假為真的人,終究要被自己的夢境逼死。   奧修曾舉了一個以夢為真的故事:有一位男性上班族很討厭喝咖啡,但他太太卻很喜歡喝,然而,他並沒有告訴太太他討厭咖啡,於是她每天早上都很高興的為丈夫準備一瓶熱咖啡,放在便當的袋子裡,讓他帶去上班。   然而,丈夫雖然不喝,卻也沒浪費,他每天都把一口沒喝的咖啡帶回家,偷偷倒回家中的咖啡壼裡,讓太太把咖啡喝掉。   有一天晚上,太太夢到他有外遇,由於連續三天她都做了同樣的夢,不由得打從心底相信這些夢,並斷定他一定在外面對她不忠,於是,她開始動手報復。每天早上,她在丈夫的咖啡瓶裡放入一點點砒霜,她不知道,這些咖啡都會回到她的咖啡壺,就這樣,她每天喝進少量砒霜而不自知,直到最後她毒死了自己。   很多人都會遇到極悲慘的不幸,家人猝死,或身敗名裂,或破產負債,或身染重病,或一夜之間一無所有,被家人拋棄,被社會唾棄……事實上,這些我們所定義的厄運,反而可以讓我們看清楚,原來至親的家人也可能反目成仇,你最愛的另一半也可能背叛你,事業、名利、車子、豪宅和股票,以及朋友間的交情,都是萬般因緣組合而成的現象,只要有一點陰錯陽差,一點風吹草動,全部就化為泡影。   佛陀是慈悲的,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祂會在適當的時間,去敲每個人的門,告訴你時間不多了,應該要醒來了,否則死亡專車一到,要躲也來不及,車子可能會直接衝入你家裡,讓你粉身碎骨,萬劫不復。   四十歲,是最適合佛陀來敲門的時間點。   四十歲,該玩的,該執著的,該迷戀的,該痛苦的,都應該經歷過了。   人到四十,開始看山不是山,看人不是人。或許,並非每個人都有像我這樣的感觸,但經歷過四十年的風雨遭遇,我想,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開始看清很多事物的本質,包括你迷戀的,你喜歡以及你討厭的東西。因此,原來很讓你迷戀的山,不再是山,很讓你著迷的人,也不再是人,而是一大串因緣條件聚合而成的現象,隱隱約約,有點觸到空性,但心中仍充滿不捨和恐懼,似乎在半夢半醒間,想醒來又想繼續沉睡,這種矛盾和不安,讓人活得很痛苦,有人在這陣陣痛楚中,愈來愈清醒,有人卻不想讓自己看清事實的真相,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裡。   其實,有心貪睡或不敢醒來的人,永遠有一堆藉口來讓自己好過。如果你肯勇敢去看人生的本質,你就會發現,人生不管是在順境或逆境,都是苦;不管你得到或失去,也都是苦。窮人有窮人的苦,有錢人也有他們的苦,並非有錢就可以買到任何東西或快樂,如果一個人不能徹底覺醒,那麼注定要在苦海裡浮沉一生,靠不了岸。   人到四十,以前覺得好玩的,突然都覺得提不起勁,以前會讓你熱衷沉迷的,突然間也似乎沒那麼有趣了,甚至覺得怪怪的,這都是佛陀正在你耳邊敲門的現象,想讓你覺醒,覺醒之後,你才能像佛法中所說的,可以用心去觀照,觀照生命中的每個片刻,每一個呼吸,每一次痛苦和快樂,每一次的愛恨嗔痴,每一秒每一分身心的感受。   面對人生的苦海,我們唯有學會不停的觀照自己和萬物,才能真正活出自己,就如奧修說的:「只要你能讓那個觀照的味道,散布到你的整個存在,你就會完全平衡在兩極之間,好像走在繩索上,既不往右靠,也不往左傾,在痛苦和快樂之間,白天和晚上之間,出生和死亡之間,繼續平衡,那個平衡將會讓你洞悉你真實的存在。」   這種平衡,安詳自在,是超越物質和精神的,不再醉心於有形的名牌包包或名車豪宅,受之奴役,也不再迷失於情感、感覺、思想和觀念中,失去自我,這種境界,應該是每個年過四十的人,都要有的禮物才對。   佛陀是慈悲的,人到四十應該就能感應並領悟佛法想說的簡單道理:覺醒地活著,但並不執著萬象。如果你能領悟這個道理,就能除一切苦,接著,你就不是你了,再往下走,你會發現,連佛也不是佛,佛法也不是佛法,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涅槃,更沒有地獄,以及一切一切……人到四十,應作如是觀。   第一篇每個人,都是會隨風而變的沙人 1其實,你不是你,我也不是我‥‥ 《金剛經》 一直在告訴我們,當我們走路時,這個走路的人是不真實的,也不存在的,只有人走路這個現象是暫時存在的。   「我」是由什麼組成的?從心理和物理的世界來看,根本是天壤之別,心理的我和現實物理世界的我,是有極大差距的,但我們都以我們自己認為的「我」,活在這個無常世界中。這個道理小孩子和青少年不懂,四十歲的人才會慢慢覺醒,看清真實的我是什麼。   或許白天壓力太大,有一天晚上當我睡覺時,竟然夢到有人在追殺我,我害怕的往前跑,突然間掉落到山谷,頓時感覺到一陣痛楚,當整個人甦醒過來,才意識到自己是躺在地板上,然後恍然大悟,原來剛才是在做夢。白天時,總認為身體就是我,若身體是我,在夢裡被追殺的我又是誰呢?身體又怎安然躺在床上呢?   由此可知,我們的身體並不是真正的「我」,我們的身體,只是被我假借在這娑婆世界活動的工具,就像我們到迪士尼玩,米老鼠跑來和我握手、擁抱,米老鼠也只是人穿上玩偶服,顯現出來的樣子,表演時間結束,人脫下服裝,米老鼠就不會動了,只是件衣服而已。同樣的,我們的身體使用時間到期了,我便離開了身體,身體最後只是一具白骨,甚至變成一堆塵土。   那麼身體不是我,我在哪裡呢?   曾在電視上看到龍捲風侵襲民宅的畫面,只要被它掃過,沒有一樣東西是完好存在的,仔細看龍捲風的形態,外圍的氣流繞著像真空狀態的颱風眼轉,而這空無一物的颱風眼,卻控制著整個龍捲風的動態。同樣的,對生物來說,外圍的風就好比是我們的身體,而空空的中心點,就是所謂的我,無相、無色、無形,卻可操控著身體,做出我任何想做的事情。   有位公差奉命押解犯人到案,這犯人是個和尚。不甘心淪為階下囚的和尚,一直在尋找逃跑的時機。他想盡辦法和公差拉關係,百般討好,做出一副恭順合作的樣子。漸漸的,公差對他的戒備心鬆懈了,甚至晚上住宿時,還與和尚同桌吃飯。   有一天晚上,兩人投宿一家客棧。因為押解的目的地馬上就要到了,公差心裡非常高興,就跟和尚開懷暢飲起來。和尚見有機可乘,內心狂喜不已,但仍不動聲色的和公差划拳飲酒。兩人酒過數十巡,不勝酒力的公差醉得一塌糊塗癱在床上,和尚趁機從公差身上摸出鑰匙,打開了自己手上的鐐銬,再把鐐銬銬在公差身上,但這仍難消心中忿恨,於是和尚找來一把鋒利的刀子,把公差的頭髮剃光,趁著夜色逃之夭夭。   第二天,公差醒來看不到和尚,心慌了,不自覺用手摸了摸腦袋,卻摸著一個光頭,他心裡頓時鬆了一口氣:「原來和尚在這裡!」   接著他又檢查隨身衣物、盤纏,一切都原封不動。他又愣了半晌,自言自語:「和尚在,衣物、盤纏也都在,那麼,我呢?我到哪兒去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總是活在外形表相,執著在色相裡,但所有的相,只是來自於因緣的假合。因為有了喝酒的因緣,公差才會喝醉,和尚才可趁機逃脫,事情也不可能再回到兩人喝酒的當時,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已變成了歷史畫面,不可能再重現。   可是,我們卻喜歡活在歷史畫面的記憶裡,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剛進公司時,公司同事因為他是新人,所以對他呵護備至,過了半年後,他已經習慣公司的環境,大家就沒花那麼多心力關心他,他卻開始懷疑同事是不是排斥他,整天疑神疑鬼,導致和同事相處間有隔閡。   他沒有想過,現在的他和半年前的他已經有所不同,卻只想停留在半年前,同事對他呵護的回憶裡,但那是虛相,虛相裡的東西都是會變的,會隨著時間、人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消失。   所以,佛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管是懷念年輕時談戀愛的甜蜜回憶,或是過去曾經風光一時的輝煌時光,都是人自己心中的假象,眼睛一閉,這些東西都消失不見,但許多人卻一直活在過去的記憶裡,一再迷失、墮落於假象中,難以從這幻夢中醒來。   我們都因為有我執的存在,才會以我為主,以我為本位,也才會有「你」的出現,如此就有人相、眾生相。我們心中一旦有了其他人的存在,就有分別心,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只要每個人堅持自己的立場、看法,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各自相安的一天。   最近朋友常向我抱怨他的主管,說他的主管雖然年紀比他大,卻好像是沒工作經驗的人,做事不會事先規畫,什麼都不懂,連作業流程都搞不清楚,劈里啪啦,說了一大堆。其實,我仔細想想,朋友太執著於自己的想法,事情一定要按照他的想法做才正確,少了一個動作就是錯的,他太局限在自己的框框裡,看不到別人做事的底層意義,反而讓他無法有太大的成就。   我們都愛照鏡子,從早上一起床,刷牙、洗臉少不了鏡子,梳個頭、換件衣服也都要照鏡子,看鏡子中的自己,看有沒有變化,但每看一次,就執著它一次。其實,我們太在意鏡中的我,就是執著我相太久了,忘了要在意存在於深處的我,也就是佛性,其實,這才是真正的我。只要你能提起勇氣,丟棄我執、我的意見、看法,不著相,也就是無我,才能達到《心經》上所說的不生不滅,那才是我,是生命中真正的我,而不是在剎那間變化的肉體上的我。   佛陀從不認為自己在教眾生,說什麼法,祂把自己和想法都拋棄了,所以能夠來去自如。當我們真正認識我的存在,了解到生命的本質,看清楚了,你會發現原來我是我,我也不是我,而你也不是你。 -------------------------------------------------------------------------------- 【第二章】   2人生沒有保證幸福條款 很多保險業務員在推銷保單時,總會強調這張保單有什麼保障條款,為了讓你保得安心,業務員們會講得天花亂墜,似乎只要買了這張保單,就保證你可以擁有一生的幸福和快樂。   事實上,人生這張合約裡,並沒有幸福保證條款,即使你能擁有財富、名氣和事業,也不見得可以擁有幸福和快樂。   有個老魔鬼看到人間的生活過得太幸福了,他說:「我們要去擾亂一下,否則魔鬼在人們心中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個小惡魔去擾亂一個農夫,因為他看到那農夫每天辛勤的工作,所得卻少的可憐,但他還是那麼快樂、知足,讓老魔鬼看得很不順眼。   被派下凡的小惡魔開始想,要怎樣才能把農夫變壞呢?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農夫的田地變得很硬,沒辦法耕種,想讓農夫知難而退。   農夫到了田地,對著農地敲半天,雖然非常辛苦,但每回累了,卻只是休息一下就繼續,沒有一點抱怨。小惡魔看到計策失敗,只好摸摸鼻子回去了。於是老魔鬼又派了第二個小惡魔去,這個小惡魔想,既然讓他更加辛苦也沒有用,那就拿走他所擁有的東西吧!   小惡魔想到就做,他把農夫午餐的麵包跟水全偷走了,他想,農夫做得那麼辛苦,又累又餓,現在麵包跟水都不見了,他一定會暴跳如雷。然而,當農夫又渴又餓的到樹下休息,發現麵包跟水都不見的那一刻,「不曉得是哪個可憐的人比我更需要那塊麵包跟水?如果這些東西就能讓他獲得溫飽的話,那就好了。」農夫心裡這麼想著。   第二個小惡魔的詭計又失敗了,只好失望的回到老魔鬼身邊。   老魔鬼覺得奇怪,難道沒有任何辦法能使這農夫變壞?就在這時候,第三個小惡魔出現了。   他對老魔鬼說:「我有個辦法,一定能把他變壞。」   到了凡間,小惡魔先去跟農夫做朋友,農夫也很高興的和他做了朋友。之後,因為魔鬼有預知能力,於是他告訴農夫明年會有乾旱,要農夫把稻子種在濕地上,農夫照做了。   果然,第二年時,別人沒有收成,只有農夫的稻米滿坑滿谷,他因此變得很富裕。 之後小惡魔每年都對農夫說當年適合種什麼,三年下來,農夫成為當地最富有的人。   他又教農夫把米拿去釀酒販賣,好賺取更多的錢。慢慢的,農夫開始不工作了,他靠著經濟販賣的方式,就能賺得大量金錢。有一天,老魔鬼來了,小惡魔開心的告訴老魔鬼:「您看!我現在要展現我的成果。這農夫的體內,已經有豬的血液了。」   老魔鬼往前看去,只見農夫辦了一場晚宴,當地富有的仕紳都來參加,他們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點,還有許多僕人侍候著。他們從頭到尾非常浪費的大吃大喝,衣裳零亂,最後醉得不省人事,變得像豬一樣癡肥愚蠢。   小惡魔又說:「您還會看到他身上有著狼的血液。」這時,一個僕人端著葡萄酒出來,不小心跌了一跤。   農夫看到後開始罵他:「你做事怎麼這麼不小心!」   「唉!主人,我們到現在都沒有吃飯,餓得渾身無力。」   「事情沒有做完,你們怎麼可以吃飯!」   老魔鬼見了,高興的對小惡魔說:「唉!你真是了不起!你是怎麼辦到的?」   小惡魔說,只要讓農夫以為有錢就是幸福,他自然會離幸福愈來愈遠。   最近看到新聞報導:有位洪姓父親是台大畢業,對國小五年級的兒子期望很高,下課後安排許多補習,希望兒子和他一樣念好學校,而且他的要求很嚴格,只要考試沒考滿分,除了又打又罵外,不是朝男童臉上吐口水,就是把食物丟在地上,要男童趴著吃,甚至還要男童學狗叫。   後來,男童因受不了責罰而反抗,卻被罰得更厲害、打得更重。   洪父表示自己是為孩子好,希望孩子長大也能像他一樣讀名校,才能保證他會出人頭地,這位父親始終認為自己沒有錯。   有一次,男童又因考試未達父親要求遭到打罵,被鎖在屋外不准進家門,鄰居聽到男童高喊「救命」,打電話報警,社工人員接獲警方通知,緊急安置洪童,並聲請保護令,不准洪姓父親接近兒子。   後來,洪姓父親希望帶兒子回家,但男童不願意,大喊:「我不要再看到那個人!」   這個父親對孩子有極高期待,這個出發點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在於他相信自己的妄覺,以為小孩子只要按照他的想法來讀書,將來就可以保證擁有人生的幸福和快樂.諷刺的是,就是這種妄想,才害了這個小孩。   一般人總是把幸福投射在外在的人或物質上,拼命的去追求,像小老鼠為了偷吃油,爬上危險的燈台,卻得不到,吃不到油,反而跌到地獄的火坑,摔到無明的黑洞裡。   同理,學佛者也是,老師父告訴你認真念佛,似乎就可以保證入淨土,和佛住在一起。事實上,人生既沒有幸福保證條款,也沒有人向你保證,學佛的人,一定可以進入淨土,包括佛陀在內。   話說回來,無知的學佛者,只是把修行當作是逃避自己的代名詞,把念佛當成快速到達淨土的捷徑。   古時祖師大德所言:「口誦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如果你沒有看透自己製造出來的種種妄覺幻想,就算你念佛千萬遍,念了十幾年,還是到不了淨土,若只靠念幾個字就能了生脫死,佛陀為何還要說法四十九年?   尤其,有人把學佛當成買賣,以為念了幾部經,參加了幾場法會,放生多少魚,就可以向佛菩薩換來福報或智慧,這種想法愚蠢之極。   鬼逼禪師本來是個專門趕經懺的和尚,每每忙到三更半夜,才踩著月光歸去。   某一晚,他剛趕完一堂經懺,回程中路過一戶人家,院子裡的狗不斷向他咆哮著,他聽到屋子裡傳來女人的聲音:「快出去看看,是不是賊?」   接著聽到屋子裡的男人說:「就是那個趕經懺鬼嘛!」他聽了羞赧的想著:「怎麼給我取了這麼一個不好聽的名字呢?我為亡者念經祈福,他們卻把我叫做鬼?」   這時候,正巧下著雨,他匆匆跑到橋下避雨,順道也打打坐、養養神,於是他雙盤而坐。   這時真的來了兩個鬼,一個鬼說:「這裡怎會有一座金塔?」   另一個鬼說:「金塔內有佛舍利,我們快頂禮膜拜,以求超生善道。」   於是二鬼不停的頂禮。   這個出家人坐了一會兒,覺得腿痛,於是放下一條腿來,改成單盤。   一個鬼說:「怎麼金塔忽然變成銀塔呢?」   另一鬼說:「不管是金塔、銀塔,皆有佛舍利在內,禮拜功德一樣是不可思議!」於是他們繼續膜拜。   再過一段時間,這位和尚感到腿痛難忍,於是把另一條腿也放下來,隨便散盤而坐。   這時兩個鬼齊聲大叫:「怎麼銀塔變成土堆呢?竟敢戲弄我們,真是可惡!」   和尚聽到二鬼生氣,馬上又把雙腿收起來,雙盤而坐。   兩個鬼又叫:「土堆又變成了金塔,這一定是佛在考驗我們的誠心,趕緊繼續叩頭啊!」   這時雨停了,這位和尚自忖:我結雙盤.就是金塔;結單盤,就是銀塔;隨便散盤坐,就變成了泥巴,這結珈趺禪坐修行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議啊!」   從此之後,他再也不趕經懺了,只管專心、精進修行,不久便智慧大開,自號「鬼逼」,因為是鬼逼而成就自己的修行。   四十歲前醒醒吧!人生沒有幸福保證條款,幸福是要自己頓悟的,這個假象四十歲前最好要看透,否則等你交了一堆保費,臨死才發現這個事實,那才真是冤大頭。 -------------------------------------------------------------------------------- 【第三章】   3永恆是一種致命的錯覺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把玩具藏在一個箱子裡,讓小孩子不停去打開箱子,讓他確認玩具一直都在,只要小孩子連續打開三次,確認玩具都在箱子裡,那麼,他的大腦就判定且相信,那個玩具是永恆存在於箱子裡的,他就可以安心、放心去睡覺或洗澡。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永恆這個概念是我們大腦創造出來的錯覺,目的是要讓我們有安全感,可以身心安頓。例如,熱戀中的情人,只要對方一離開就會非常焦慮不安;相反的,如果對方一直守在他身邊,只要連續幾天下來,他的大腦就會開始產生永恆的錯覺,讓他感到安全穩定,他至此會深深相信,對方會和他一輩子廝守在一起,甚至不只一輩子,而是永恆,直到海枯石爛。   同樣的道理,從前有個守財奴,把一堆黃金埋在院子裡的樹下,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它挖出來看看,如此他才安心且滿足。現代也有很多守財奴,每天跑到銀行保險箱去看他的珠寶和黃金,不然就是每天去看他存摺裡的數字,確認錢都還在,才睡得著、吃得下。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自欺欺人的永恆錯覺,是我們潛意識的不安所創造出來的。從原始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活在危險不安的環境中,為了確保自己能活下來,甚至可以活很久,確認自己擁有的一切是必要的,這樣的經驗和記憶累積流傳到我們身上,所以,我們需要靠永恆錯覺這個麻醉劑,來釋放我們的不安,也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從佛法的角度來看,在人類有了文明以後,這種像嗎啡般的永恆錯覺,不再只是讓我們有安全感,它已經轉型,變成讓我們痛苦的毒藥。這個錯覺,早就變成了控制我們的執著,我們忘了它是錯覺,是假的,忘了我們身處的環境,本來就是無常幻變的,但我們深深相信這個永恆是真的,不應該有變數的。所以,當我們失去情人、失去財物、失去工作、失去地位和形象,或失去所有你認為不應該失去的一切,我們就痛不欲生,甚至真的走上絕路。因為,我們的執著,早已變成生命的全部,我們都忘了這個執著只是個錯覺,人生還有很多可能和變數是可以去期待的,人生還有很多路可以走的。   如果,我們沒有誤認很多東西是永恆的,當我們失去它時,就不會生不如死。如果,我們沒有永恆的錯覺,欣然接受萬物都是無常或有期限的事實,我們就會活得很自然。失去至愛,失去心愛的東西,該流淚就流淚,該傷心就傷心吧!這都是人之常情,但就是不要在心底認為至愛是不會死的,心愛的東西永遠不會消失,太過執著某個人或某件事物,是違反自然的。   如果我們能覺醒,看清萬物都是因緣合成的,都有他們的季節和期限的這個事實,永恆的錯覺就會消失,我們再也不需要這個麻醉藥,來讓我們活在那個違反自然的幻覺世界裡。   如果你能覺醒並看清這個事實,那麼,就跟菩薩或佛很接近了。佛之所以為佛,是因為祂對世界對萬物,看得比我們透澈,祂可以完全看得清楚,沒有任何情結干擾,沒有任何主觀作祟,祂也不會投射任何內在的妄想到這個世界,所以祂是佛,是由人進化而成的非人。   然而,成佛需要機緣和各人的決心,我們可以朝這個方向去走,但不要逼自己成佛,先從覺醒開始,先把睡了幾十年的眼睛張開,去看清你以前認為是美、是醜或是你迷戀的東西,到底有多少你投射的主觀妄覺在上面。   尤其是永恆這個錯覺,很多人總認為身邊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應該存在的,都是永但存在的,因此,每天老媽幫他做菜、洗衣,他不以為意,等到老媽有一天病倒了,甚至往生了,才如大夢驚醒,發現原來一直存在的老媽也會老死。或者,很多父母總以為,小孩永遠就是這麼可愛的依賴著他們,在他們身邊,等到小孩長大要出遠門或結婚時,反而得了憂鬱症。   同樣的道理,你的另一半,或你用盡心血才換來的事業,或花了很多年的存款才買到房子,或是你心愛的車子,都是一樣的,並非永恆存在的。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當然,這只日三種比喻,很多你喜愛或在意的東西,存在的時間可能不會像早晨的露珠或閃電,一眨眼就消失無蹤,但無論你擁有這些東西多久,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一旦你失去它,在回想的當下,那種感覺,五十年也像閃電一樣快,一下就過了,不管其間有多少點點滴滴和刻骨銘心的過程,都像朝露和閃電,一瞬間就消失了,如夢一般,這種感覺和體驗,就是《金剛經》想告訴你的:世上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   據我所知,很多人無法接受世間萬物並非永恆的事實,因此,很多人晚上要吃安眠藥才能睡,醒來時要喝酒或吃迷幻藥,才有勇氣活下去。事實上,這些人都是吃了「永恆錯覺」這個致命毒藥的可憐犧牲者。   我也曾年輕過,我也知道年少時,沉醉在永恆幻覺裡那種安適無憂的感覺是很迷人的,就像一個小孩子每天依偎在母親懷裡撒嬌,那種永恆的安全感和依賴感,像吃迷幻藥般,讓你覺得整個人是活在天堂裡,從來不會懷疑母親有一天會消失不見。然而,這種讓小孩子有安全感的永恆錯覺,到了他四十歲後,如還不能被看透並修正,將會變成他的致命毒藥。   要破除這種永恆錯覺,是很痛苦的事,我也曾經歷過,幾乎就像整個人被丟到地獄一樣,再也沒有百分百的安全感,也沒有以前的快樂和無憂。   然而,如果一個人到了四十歲,還不能從自己的幻覺中醒過來.那真是一件可悲又可憐的事。不幸的,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朋友,例如,有個朋友喝了酒開車從不繫安全帶,我告誡他這樣很危險,他卻說十幾年來都是如此,他覺得自己技術好、反應快,根本不會有事,他還自豪的說,他以前那輛車,開了很久,開到所有零件都爛掉了,但安全帶卻還像新的一樣。   說完,他覺得好笑,我卻笑不出來,因為,總有一天,他會老,大腦和神經系統還有肌肉都會老化,反應變差,如果他還不覺醒,總以為他永遠都很年輕,或許真有一天,當他從永恆錯覺醒來的那一刻,也是命喪之時。   我還有一個朋友,年近四十仍和父母一起住,不想結婚也不想搬出去,問他以後有什麼打算,他總說過一天算一天,反正住家裡有老媽照顧,老爸也還有收入,他即使失業也不怕。   在他心中,媽媽是不死的女神,爸爸則是永遠的無敵鐵金剛。   從物理的角度來看,世上沒有永恆的東西,就算地球和太陽,也有使用期限。但在人的內心世界裡,世上不僅有永恆,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只要人們肯相信他們自己的妄想,什麼事都可能存在。   永恆是人們心中普遍都有的錯覺,你可以把它當麻醉藥,也可以把它當神話或寓言來哄小孩或情人,但年過四十,千萬不要把永恆當真,因為,那將是你人生所有苦痛的來源。 -------------------------------------------------------------------------------- 【第四章】   4別把房子蓋在流沙上 我曾看過一部電影,片中的英雄天不怕、地不怕,甚至連妖魔鬼怪也不怕,但就算 他再堅強,當他的家人被綁架撕票後,原本再苦也從不皺眉頭的英雄,竟然會為失去家 人而痛哭失聲,整個臉扭曲變形,生不如死,徹底崩潰這個莫大的對比再次印證,一個 人如果把自己的全部,寄託在無常的人事物上,那麼,這個寄託,就是他的死穴。   因為,人是無常的,萬物也都是無常的,總有一天會消逝或變質,一旦無常來臨, 你的寄託就崩潰了,就像我們把房子蓋在流沙上,總有一天要被崩塌的房子壓死。   可惜的是,人們總習慣對不真實的東西有過多的期待和執著,這是人生一切苦的根 本,如同你把房子蓋在流沙上,卻還渴求一個安定的窩一樣。房子地基不穩,最後倒塌 是必然的,這種因果律的必然,也代表了你的苦是必然會來的,而且你期待愈高,蓋的 房子愈昂貴、愈漂亮,你的苦就愈大。   例如,有些女人愛上了有婦之夫,每天期待著他會和老婆離婚,寧可拋棄一切,包 括財產、房子或兒女來娶她,這種自欺欺人的想法,讓她把所有期待和未來,都寄託在 這個不可能實現的妄覺上,因此,她的苦是必然的。   或者,有人愛上了酒家女,深信自己會改造酒家女好賭的習慣或酒癮,等他投入了 一切心力和資源,最後才大夢初醒,知道這一切是不可能的。   像這類以假為真,以幻為實的自欺症候群,在很多人身上都可看見,他們那種明知 不可為卻仍為之的行為,就像火車脫離軌道亂闖亂撞,終究是以悲劇收場。   人,活著就會有不安,老實說,從深層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如果沒有不安或渴求 ,就不會有能量活下來,這是一個很矛盾的現象,但也是我們身而為人的功課。   人要解除不安.有很多方法,但最笨也最不切實際的,就是把自己寄託在那些不存 在或不穩定、不真實的東西上,只為了求個安全感。然而,這種寄託其實等於是請鬼抓 藥單或喝毒酒來止渴,頂多只有暫時的自我麻痺作用。   《金剛經》字面上很深奧,其實要說的道理很簡單,它只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 覺醒地活著,不要被自己的情識幻覺所矇騙,也不要執著於現實物理世界的種種暫時存 在的現象,你看得到摸得到的一切,都是真的,但也都是假;都是空,也都存在,當我 們看清了這個現實世界的本質是暫時存在的假有,也看清了自己內心世界的種種情意妄 想也都是空之後,不要沉迷於哪個空,或哪個不空,一切都不迷,不執著,包括對佛法 ,對《金剛經》或菩薩,都不著相、不執著,才能真的離一切苦,覺醒地活著。   覺醒地活在這世間,但不執著任何東西。   《金剛經》想告訴我們的,萬物萬法都是幻變無常的,那是流沙,我們如果把自己 的心或情感,寄託在這些流沙上,只會時時刻刻更加不安和恐懼了。   如果你一直活在苦海裡,例如,你愛的人不愛你,你想升官,老闆卻不甩你,你想 成寫上流人士卻做不到,你以為辛苦把孩子養大,孩子就會奉養你‥‥這些妄想和焦慮 的產生,其實,都是因為你把房子蓋在流沙上,也就是說,你把自己的期待和慾望,投 射在這個幻變無常的世界裡,然後指望全世界的人都要來實現你的願望,這就是苦的根 源。   《金剛經》為何要取名叫金剛,因為裡面說的法、提到的空性和佛性,是無堅不摧 ,而且是永不崩壞,不是流沙,而是如金剛鑽般堅硬牢固,這樣的東西,才能讓人有所 寄託而不會陷入苦海,到了最後,再把這個金剛地基也放掉,你就真正能脫離苦海了。   佛法深奧博大,要到達無我金剛境界不容易,但其實也不難,涅槃或地獄只在一念 間,當你所期待的落空或變質,當你所寄託的崩壞消逝,當你墜入生不如死的苦楚裡時 ,你就應該醒過來看清你的苦,是自己的妄覺造成的,如果你不能覺醒,還執著於這些 無常幻變的一切,那麼,佛再神通廣大也救不了你。 -------------------------------------------------------------------------------- 【第五章】   5自我,是不完美的意識程式 有個人出門辦事,卻在經過險峻懸崖時,一不小心掉到深谷去了。幸好他胡亂抓取 ,正巧抓住崖壁上枯樹的老枝,這才保住了性命。但他整個人懸盪在半空中,上下不得 ,正當他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忽然看到佛陀站立在懸崖上,慈祥的看著自己。   旅人一見到救星,馬上大聲的哀求佛陀:「佛陀!求您發發慈悲,救救我吧!」   「我當然可以救你,但是你要聽我的話,我才有辦法救你上來。」佛陀慈祥的說著 。   「到了這種地步,我怎麼敢不聽您的話呢?隨您說什麼,我一定聽您的。」   「好吧!那麼請你把攀住樹枝的手放下!」   旅人一聽心驚膽顫,手一放,可不是掉到萬丈深淵,跌得粉身碎骨嗎?怎麼可能保 得住性命?因此,他的手反而更加抓緊樹枝不放。佛陀看到他執迷不悟,只好離去。   這就是自我,旅人不曾想過,他不把手放下,拚命執著,佛陀要怎麼救他脫險?   在唯識學中,有一個詞和心理學中的自我意識是一樣的,就是所謂的末那識,它可 以說是所有苦的關鍵。雖然,我們所知的苦的根源來自第八識阿賴耶識,但真正起心動 念,對外境產生妄想和執著,讓我們付諸行動去造業的、去召來苦痛的,卻是末那識。   這也是心理學中的自我人格,這個意識,本能的要我們去趨樂避苦,本能的要我們 相信有一個「自我」存在,所以不管遇到什麼都會在意,會以己悲也會因物而喜,甚至 把人生中的所有苦樂都當成真的,苦苦、牢牢的執著,永不放手,也學不會放手。自我 意識愈強,苦就愈深‥‥偏偏,人得到愈多,就愈害怕失去,一旦害怕失去,苦就跟著 來了。   有一個大老闆,他年紀剛過四十,家財萬貫、妻賢子孝,大家見了他,自不免大大 誇讚一番,但他總是皺著眉、撇著嘴,彷彿對什麼都不滿意。問他煩惱些什麼,他苦笑 :「永遠有忙不完的事,開不完的會,回家還要當好丈夫和爸爸的角色,你們看到的只 是光鮮,亮麗的那一面。」   事實上,只是因為大老闆太在意外在的評判和看法,以及這些評判賦予的價值,所 以雖然什麼都擁有,依然覺得一切都是苦,都是折磨。   《金剛經》厚厚一本,很多人都覺得深奧艱澀,其實,這本經從頭到尾只想告訴我 們一個事實:我們的「自我意識」這個程式是不完美的,它會讓我們迷失在自我的假象 裡,讓我們以為一切都是真的、永不消逝的,然後為所擁有的東西所苦,害怕失去,害 怕不符期望。事實上,這些東西只是虛妄,你所在意的,也只是俗世的一粒塵埃被過分 放大。   有一個生活在亞馬遜河旁的住民,趁著假期前往佛羅里達州戲水遊玩,下水前,他 問了導遊:「你確定裡面沒有鱷魚?在我的家鄉,鱷魚會把人咬得支離破碎。」   導遊笑了笑:「我敢保證絕對沒有。」   這遊客開心的下水玩了大半天。結來後,他步上岸,好奇的詢問導遊:「為什麼你 這麼肯定水中沒有鱷魚呢?」   導遊保持一貫的微笑:「因為鱷魚也會害怕鯊魚啊!」   從此,這名遊客再也不下水了。   這名遊客下水時,心中是空的,他已經放下了我執,也就是故鄉水中有鱷魚的陰影 ,所以能如此悠遊玩樂。但是後來,他又添了新的意識,新的煩惱,再度讓自己陷入妄 想中,也阻礙了可以行走的道路。其實,鯊魚豈會這麼輕易出現?一切也不過是他自己 嚇自己、給自己壓力罷了。   許多人在學佛行事之際,也難逃這個盲點。   有個科學家,曾經把一個成年人和一隻猴子關在一個房間裡,他們的目標是看誰能 先取下掛在天花板上的香蕉,香蕉下有組梯子,但只要一踩上梯子,旁邊就會有噴水器 灑下水來。   成年人不願意自己被水淋溼,於是沉吟了許多,最後,他發現牆壁旁邊有另一把梯 子,於是他與沖沖的把這把梯子搬來。   但就在他架起梯子時,發現香蕉不見了,原來,猴子並不顧自己是否會被淋溼,爬 上梯子,爬上天花板,把香蕉拿下來吃掉了。牠心中沒有自我的存在,牠做任何事都沒 有窒礙,只想著行所應行,反而得到最好的結果。而人呢?水灑了會溼,也會乾,但他 只想到溼的時候,忽略了香蕉一轉眼就沒了。   我們一般人都是怕被水淋濕而去找梯子的人,都是被自我意識左右的人,如果我們 無法看破外在一切是空,要怎麼參透世間的法?要怎麼脫離苦海?   有人問,沒有得到,也沒有失去,那麼我到底是什麼?   我不需要得到,也沒必要失去,我,是看清、是拋去執著、是讓自己升等,這並不 是叫大家否定自我,而是更了解我存在的意義。   學佛並不是要變成另一個佛陀,而是你本來就是未成佛的種子,你也可以成佛,你 也可以讓自己的自我程式升級,而不是要你把自我都拿掉或否定掉,但很多人不了解這 個道理,學佛學到最後反而得憂鬱症‥‥相對的,一個人活到一個階段,也應該看清「 自我是不完美程式」這個事實,必須用心去修正或升級,才是真正的開悟,才有可能真 正睜開眼。   其實,整本《金剛經》只想告訴我們,應無所住,不論是苦、是樂皆無住,即使死 亡來臨,也像春風一樣如來如去,萬般不沾染,這樣一來,連「自我」也無住,自然能 自在面對人生這場遊戲。   因此,只要我們能透過佛法來修正「自我」這個程式,儘管自我可以經歷或映照萬 事萬物,但不要有任何罣礙,不要沾染任何妄想,自然就可以清涼自在、脫離苦海。 -------------------------------------------------------------------------------- 【6痛苦,是覺醒的鬧鐘】 現今社會幾乎每個人都在嚷嚷:「活著好苦!」 大家為生活苦,為感情苦,為錢財苦,為地位苦‥‥ 好像人生就是一個苦字,只是在活受罪,只為享一個苦果。這樣的心態,讓我想到 一個故事:有位老太太,她對丈夫、兒子的作為總是不滿意,總是惡言相向,終於有一 天,她的丈夫走了,兒子也離開她到他鄉求生存,最後客死異鄉,連死前最後一面也不 能見。   老太太哭了好多天,從今而後,她只能一個人面對日漸的蒼老和無力。   然後佛陀來了,祂問:「妳覺得痛苦嗎?」   老太太收起淚,搖搖頭:「痛苦是什麼?我為什麼要痛苦?」   佛陀開口:「妳的丈夫走了,兒子走了,接下來的半輩子,妳只有一個人,這樣不 苦嗎?」   「不苦。」老太太說。   「那麼,妳為什麼哭?」   「因為現在,我已經沒有什麼需要守護和追求,我的痛苦源頭消失了。而我卻在經 過這個痛才明白,以前的苦和這件事比起來,根本不算是苦,我卻為了那些微不足道的 苦,傷害了丈夫、傷害了兒子,讓他們跟著我一起苦。」   「那妳現在想做什麼呢?」   「我要去告訴其他被苦所困的人:只有自己覺得苦,才是真的苦;只有苦過了,才 有可能得到更高、更深的智慧。如果從來不以為苦,那就是頓悟了。」   佛陀笑笑之後離去,祂知道老太太覺醒了。   最近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不外乎女生失戀了就割腕、跳樓,男生失戀了就砍人, 在這些男女心中,眼前的苦就是全部,於是跟著這個苦發狂、沉淪。   例如,有一名二十五歲的女子,愛上一個愛情騙子.她知道對方欠下二十多萬元債 務,甘願將私房錢拿來償債,甚至簽訂代還。可惜對方人財兩得後,爛賭如常,更視她 為「提款機」和人肉沙包。   女子看清楚男方的真面目後.兩人更常爭吵打鬧,對方也變本加厲的虐待她,對她 拳打腳踢,但一見到女子傷心欲離去,卻又滿懷誠心的道歉‥‥最後,女子受不了對方 忽好忽壤的態度,精神大受打擊,求助精神醫師無效下,選擇跳樓結束生命,男方則因 施暴、詐財被捕入獄‥‥其實,不管是失去時的傷害,或是失去後的孤獨,都會讓人痛 不欲生。有些人會從這種痛苦中站起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把這個痛苦當作覺醒的鬧鐘 ,讓自己成長茁壯,有些人卻無法從痛苦中學到教訓,只能不斷沉溺在痛苦中無法自拔 。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在山裡,住著一位樵夫,他辛苦努力了好幾個月,終於完 成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   這天,他挑了砍好的木柴到城裡交貨,到了黃昏當他回到家,卻發現房子起火了。 左鄰右舍都趕來幫忙,卻因為傍晚的風勢過大,所以始終沒辦法將火撲滅,一群人只能 焦急的、眼睜睜的,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整棟木屋。   好不容易,大火終於滅了,只見樵夫手裡拿著一根棍子,跑進倒塌的屋裡不斷翻找 。圍觀的鄰居中有人說,他一定是在翻找藏在屋裡的珍貴寶物,所以全部的人都好奇的 在一旁注視著他的舉動。   過了半晌,終於聽到樵夫興奮的叫聲:「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鄰人紛紛向前一探究竟,卻發現哪裡有什麼寶物?樵夫手裡捧著的,只是一片斧刀 。   只見樵夫興奮的將斧刀嵌進木棍裡,滿懷感激的說:「只要有這柄斧頭,我就可以 再建造一間更堅固耐用的家。」   這就是覺醒,失去的已經失去,你嚎啕大哭也挽不回燒燬的東西,與其深陷挫折中 ,為何不用自己原有的力量,去開創更美好的東西?   前陣子看到一個數據:失業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自殺率就會增加百分之四點一, 犯罪率則會提高百分之五點七,而家庭暴力事件至少成長一倍。   一個失業人口,幾乎代表一個家庭的苦,但因此而自殺的、對家人施以暴力的,卻 是把這個苦又加注在其他人身上,最後,誰也脫逃不了,不但脫逃不了,還把自己和他 人更往深淵裡推,看不清真實的一面。   那麼什麼是真實?真實就是,自怨自艾解決不了問題,自殺解決不了問題,施暴犯 罪更只會增加問題。你不願意掙脫這個苦的束縛,怎麼可能看到更遠的美景?   有個小朋友告訴我,他曾經嘗試自殺,因為課業壓力太大,因為父母親關照不夠, 他半夜起來拿菜刀在手腕劃下兩刀,看著血不斷流出。   「幸好沒劃破動脈。」他說,「否則我就不會知道之後會遇到這麼多好的人、好的 事,也不會知道父母看到傷口時的表情和痛心。我很慶幸自己劃了那兩刀,否則我會一 直沉浸在自己製造的痛苦中。」   無論是事業、人際、感情、財務,只有在歷經、看透這些苦後,你才會睜開眼,才 會讓自己成長,才可以得到不同層面的智慧。   只要人有妄覺,遭遇痛苦是必然的,就好像人們老是只看到玫瑰的美,卻忽略了它 的刺,直到自己被刺傷了,才會從幻覺中醒過來一樣。   痛,是消除你幻覺妄想最好的東西,痛愈多愈清醒,你要感謝上天為你安排這一段 ,祂設了好幾個鬧鐘,就為了讓你醒來,直到有一天你全然覺醒了,就再也沒有任何苦 痛可以困擾你‥‥ -------------------------------------------------------------------------------- 【7狗追影子的成功,永遠是空】 前幾年佛指舍利來台,轟動海峽兩岸,還派武僧、保安人員層層保護下小心護送。 在運送的途中,有些人跪在道路兩旁迎接,計有上萬信徒前去朝拜,甚至有人看到後感 動落淚。 小小的一節手指白骨,被供奉為世間至寶,並建塔安置,已過兩千五百多年,世人 依舊如此尊敬,究竟為什麼?   古代的皇帝被稱為天子,普天之下沒人可以和他比擬,坐擁世間財富,甚至連山河 大地都是屬於他的,活著時,被天下人朝拜,為何死後的屍骨卻乏人問津?還輸給一位 身上一無所有,連吃飯都要自己上街扥缽的佛陀?   最近看到新聞報導:台灣首富郭台銘多年前為妻子買了塊墓地,卻因為墓園的地主 不滿產權糾纏不清,在墓園入口圍起一堵牆。郭台銘為了躲避記者的採訪,被迫半夜拿 手電筒,摸黑翻過圍牆,才能到妻子的墓前祭拜。最近更是為了弟弟病情,數日不得安 眠,感嘆有錢也買不到健康。   回頭看看,首富和我們也沒有不同,擁有再多的金錢、響亮的名聲,生病也要看醫 生,與親人生離死別也會痛苦,也會有過不了的難關,老了,最後的結局,也是轉眼荒 郊土一封,回歸於自然。   很多人為了擁有成功以及光鮮外表,每天辛勤工作,甚至打落牙齒和血吞,為求財 富、權勢及地位,不只無法好好享受生命,而且忽略了內在的修養,遭感官所矇騙,以 假為真,天真的以為獲得成功,就能讓自己離苦得樂。   據說,仙人呂洞賓有回下凡到人間,正巧看見一個小孩在路旁哭泣,他好心上前詢 問:「小朋友,你為什麼哭啊?」小孩回說:「我母親生病了,家裡卻沒錢給她看醫生 ,我心裡很難過。」呂洞賓被小孩的孝心感動,馬上舉起手指,將路旁的石頭點化為黃 金,拿給小孩,小孩卻搖頭說:「我不要這塊黃金。」呂洞賓聽了,更加驚訝,認為小 孩純樸善良,回問說:「你不要黃金,那你要什麼?」小孩堅決的回答:「我要你的手 指。」   原來,小孩以為有了呂洞賓的手指,就隨時有黃金可拿。   「成功」兩個字太抽象,是由各種因緣和合而組成,就好像狗在太陽下看到影子, 好奇的追著自己的影子跑一樣。如果牠在樹蔭下、房子裡,沒有影子,就不會痴愚的追 著它跑。一般人把成功寄託在別人對自己的期望、注目眼光、口中的讚美聲、存簿上的 數字裡,少了這些,成功似乎就不存在。   其實,正確的說、正確的看,「成功」只能享受其中過程,若執意要看到結果產生 ,只會讓你陷入狗追影子的下場,因為,狗永遠抓不到影子,最後活在懊惱中。   發明大王愛迪生的實驗室不幸發生大火,眼看所有的研究成果即將付之一炬,愛迪 生的兒子焦急的四處找尋父親,意外的發現滿頭白髮隨風飄揚的愛迪生,竟然也擠在人 群中平靜的觀看大火,好像身旁那些看熱鬧的群眾一樣。   兒子氣喘吁吁的對他說:「實驗室就快燒光了,該怎麼辦呢?」愛迪生卻只是表情 平淡的說:「去把你母親找來,這樣的大火真是難得一見。」隔天,愛迪生面對化為灰 燼的實驗室說:「感謝上帝,一把火燒掉了所有的錯誤,我又可以重新開始了。」愛迪 生忘掉大火,重建了他的實驗室,並成功的在大火之後三個月發明了留聲機。   在《史記》中,記載了范蠡三聚三散的故事:春秋時期,范蠡戮力輔佐越王勾踐, 終於使越國復與。勝利後,越王封范蠡為上將軍。可是,范蠡知道勾踐的為人,只可共 患難不能共富貴,於是辭書一封,放棄高官厚祿,只裝少量珠寶,乘舟遠行,一去不返 。   范蠡辭去上將軍後到了齊國,更名改姓,耕於海畔,沒有幾年就積產數十萬。齊國 人仰慕他的賢能,請他做宰相。後來,范蠡感歎道:「居家則至千金,居官則至卿相, 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歸還宰相印,將家財分給鄉鄰,再次隱去。   等他到了陶這個地方,范蠡看出這裡是貿易要道,可以據此致富。於是,他自稱陶 朱公,留在當地,根據時機進行物品貿易,短時間內又累積一筆財富。後來,范蠡次子 因殺人而被囚禁在楚國。范蠡說:「殺人償命是應該的,但我的兒子不該死於大庭廣眾 之下。」於是就決定派小兒子前去探視,並帶上一牛車的黃金。可是大兒子堅持要替小 兒子去,沒辦法,范蠡只好同意。   過了一段時間,大兒子帶著次子的死訊回到家。家人都感到悲哀,只有范蠡笑著說 :「我早就知道他會被殺,不是大兒子不愛弟弟,而是有所不能忍啊!老大從小和我在 一起,知道謀生的艱難,所以不忍捨棄錢財。而小兒子從一出生就坐擁千金,不知道財 富來之不易,也不把錢當錢。我之前決定派小兒子去,就是因為他能捨棄錢財救人,而 大兒子不能。次子被殺是情理中的事,也不用太過哀傷。」   以上這都在告訴我們,人可以追求成功,但要有覺知,就像范蠡和愛迪生一樣,在 名利面前,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進退自如,不緊抓曾經擁有的一切,才不會落得失 去後的痛苦。   佛陀的手指骨,經千年還不失人們對祂的敬仰,是因佛陀不把成功寄託在外在的事 物上,知道世間的萬事萬物,只是因緣和合而成,也因時間到了,條件不夠了,而消失 不見。   佛陀以追求心中的清靜無染為成功的目的,將畢生的心血用來引導世人,認清世間 的真相,希望大家能和他一樣的快樂自在。所以,祂的手指、牙齒、身上的遺物,才會 歷經千年後,人們以物來感激、緬懷佛陀對人間的貢獻。   廣欽老和尚曾說過:「世間事,沒來沒去,沒什麼事情。」若你能了解這句話的涵 義,相信成功將一輩子跟著你,不再是狗追影子的空影。 -------------------------------------------------------------------------------- 【第八章】   8感情是填洞遊戲,不要當真 什麼是感情?感覺加情緒,只要有一點誤解或不對味,感情就會變調。中國老祖先 很聰明,會用很多現實資源來鎖住一個人,才有大家庭的團圓和繁榮。   如不管現實的要求,只談感情和感覺,是非常不穩定而且虛幻的,因為,感覺是捉 摸不定的,會像吉普賽人一樣,永遠孤單的漂泊流浪。   阿瑪斯在他的著作《鑽石途徑》裡說,每個人心裡都有感情創傷,這些創傷就像坑 洞一樣,讓人覺得心少了一塊,空洞洞的,有不安及匱乏感,因此,人們總要找一些他 們自己覺得可以填補心裡坑洞的人,來讓自己依靠,讓自己不再是孤單空虛的靈魂,這 就是他提出的「坑洞理論」。   從這個角度看,人們互相追逐及傷害的親密關係或感情,說穿了都只是一種找人來 填補自己心裡坑洞的遊戲,一旦這個親密愛人離開你或消逝,你的坑洞就又開始空虛起 來,於是,你會急著去找下一個填洞的人。諷刺的是,這個親密愛人一旦消逝或離開, 你並不是因為他的離開或缺席而感到難過,只是因為自己的完整性被破壞了,坑洞又出 現了而感到悲傷,意思是說,你的傷感,並不是因為失去某個人,而是失去自己的一部 分。   阿瑪斯說,如果我們不能勇敢面對自己的坑洞空虛,就永遠只能活在這種依賴別人 來填洞,才能活下去的無聊遊戲裡。如果我們不能從內心深處自覺到,其實我們的本體 ,或者是內在本性什麼都不缺,我們的坑洞將愈來愈多。   其實,阿瑪斯的「坑洞理論」也就是佛法所說的「我執」所創造出來的妄覺,我們 都以為自己是空虛、孤單的,所以我們會起心動念去尋求外在世界的各種資源,來填補 自己心中那些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   曾經聽過一個殺人犯殺死女友的動機,只因女友不聽他的話外出工作。在警方偵訊 的過程中,他們才得知,殺人犯的母親曾在他十歲時,因為工作時發生意外而身亡,所 以,他不想讓女友去工作,其實是害怕女友步入母親的後塵。   只是,殺人犯平常不讓女友出門,女友一個人待在家中無聊,才在家附近的超商打 工,卻因為被男友發現,並被要求不能再去工作,兩人爭吵之餘,女友提出分手,男友 無法接受她要離去的事實,失手將她殺害,成了殺人犯。   這個殺人犯的心中,從小就缺少母愛,剛好這位女孩的舉動,讓他找到這分遺失已 久的感情,殺人犯怕失去她,其實是害怕自己將再一次失去母親的感覺,但他沒想到, 殺了她,這分感情也隨之而逝。   人會感覺自己不完美,大部分是你身旁的人加付給你的,就像殺人犯找尋母親的感 覺,是因為看到別人都有媽媽的疼愛,而自己卻沒有,於是在他的自我意識中,感覺總 差了別人一大截。為了追求失去的感情,會讓你試圖在另一個人的身上找到彌補,但其 實,你所付出的感情,只是為了讓對方來滿足你的需求,達到你對自我的期許,以這為 目的的感情,往往就是痛苦的起源。   除了這種情況,往往,我們所付出的感情,卻是想從別人身上得到歸屬感,例如, 我們常會執著於「我照顧你」、「我愛你」、「我疼你」‥‥因為我有付出,你就必須 回報我,如果沒有得到應有的報酬,我們就會怨恨、嫉妒,抱怨、失落‥‥我有個朋友 ,每次和他去吃飯,他總是搶著付錢,口頭上也常說「我們都是好朋友」、「不要計較 那麼多」,「讓我來照顧你們」。有一天,幾個朋友要去爬山,因為知道他近來體力不 太好,就沒打電話邀他一起去,事後被他發現,他大發雷霆,即使幾個朋友已向他道過 歉,他還是不肯原諒,在他的心裡總覺得,我對你這麼好,你怎麼可以不把我放在心上 ?此後他不再和我們往來,見了面比陌生人還冷漠。   確實,我們的感情一直在尋找需要及被需要的空缺,有它的存在,我們才覺得自己 活得有價值、有目的,如同藤蔓必須藉由牆壁才能夠生長,靠著外境這面牆,感情才有 所依附。   之前,從報紙上看到一篇報導:有位媽媽自從小孩被綁架撕票後,心裡非常的悲慟 ,她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因此,每天傍晚一定要去小孩的學校,看小朋友排路隊放學回 家,她就這樣呆坐在車上看著小朋友們,渴望能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小孩出現,整整一年 ,學校外從沒失去她的蹤影。   有一天,一台不守規則的轎車紅燈未停,差點撞上正在過馬路的小朋友,這位媽媽 終於驚醒過來,她發覺到,我的小孩死去了,但還有其他的小孩需要關心。從此,她變 成小朋友的導護媽媽,讓小朋友們可以安心過馬路,其他的時間,她就到孤兒院幫忙, 照顧那些需要被疼愛的孤兒。   事實上,我們何必一定要靠別人來填洞?也許你自覺是個被遺棄的人、也許自卑、 醜陋,如果看透了,會有這些陰影,都只是和別人比較而來的結果,有了比較,才會覺 得自己是個有空洞的人。只要我們能接受自己,還有誰不能接受我們?   佛陀說我們和祂一樣,都是天上地下獨一無二的人,這世上找不到第二個你。因此 ,先肯定自己的獨特,能在單獨的自我中得到快樂的人,才會有愛人的能力。   只有在不需要依靠身外的人事物來滿足自己,只想分享,沒有占有的念頭時,我們 的感情才是真切的,你不會在乎是否有回應,就像太陽貢獻它的熱能,種子感受它的光 和熱而發芽成長,太陽不會因種子發不發芽而改變它自身,它只是存在那裡表達自己。 如果不是這種想法,感情只是一場自私的交易,只是一場遊戲,只是一個填洞的工具而 已。   想用感情去捕捉能夠填補心中空虛的對象,就如同蜘蛛用來捕捉獵物所織出的網, 雖然短期內能見效,但風一吹就破了,破了再織,彷彿一生只為織網而活。如同蜘蛛網 擋不住風的侵襲,感情也禁不住無常的變化,若你還沉睡在感情的網裡,就將永無止盡 為它所苦。   認清人世間的感情,都是填洞遊戲,你不能把這遊戲當真,才能有自我,才能看清 自己創造出來的種種妄覺假象,才能離苦自在。 -------------------------------------------------------------------------------- 【9月亮再美,也有陰暗的一面】 我們都戴著有色眼鏡在看這個世界,尤其那些我們覺得美好的事物,其實也都是內 心所投射出來的幻覺,無論我們的投射和自欺或自我催眠有多強,這些美好的事物,終 究有我們看不見或想不到的陰暗或醜陋面。   其實,世間萬物根本沒有美醜之分,美好是我們創造出來的,醜陋也是我們定義出 來的。任何美好的東西,在你只有醒一半時,會發現它的陰暗面;只有當你全醒了,才 能發現所有東西都只是原來的樣子。美醜、好壞或善惡,都是我們貼上去的標籤。   有位師父跟他的徒弟說:「生命是美好的,每樣東西都是美好的,每一個人都是美 好的。」   這時有個路人經過,聽到這句話,馬上反駁:「我就是不美好的見證者,你看,我 是個侏儒,沒辦法長得和一般人一樣高大、做一般人想做的事,常受人嘲笑,我的存在 不就證明你的觀念是錯的嗎?」   師父打量了他,輕輕開了口:「我看不出你和佛陀有什麼不同,佛陀是一個,你也 是一個。」   在我們的想法裡,每件事物都有它的制定規範,例如人要多高、要有四肢、要五官 齊全、要能走路等,才是正常人,少了一樣或是沒達到標準,就被貼上不正常或是特製 的專有名詞。   其實,這都只是我們自己頭腦裡想出來的模板,就像麵包師傅把揉好的麵團,一個 個放上烤盤中,進烤箱烘焙,如果烤出來的外觀顏色比其他的深或淺,就被打入瑕疵品 ,不能上架販賣。   難道那些烤壞的麵團就不是麵包嗎?當然是,只不過外觀不同,如果探究本質,它 們不都是麵粉做成的?   我們常用比較的心態,去看世界上的人事物,並依照經驗,判斷優劣、成敗、得失 、對錯等,但是二分法的結論,讓得我們的心境總是隨著外在環境起舞,只要別人的話 、眼神、動作、態度不合我們的意,我們就起煩惱,心中就有所不平,就無法活在自在 快樂中。   這時候,只有覺醒的人能超越二分法的境界,知道每樣事物存在的本質,都是獨立 的個體,不去比較、批判,沒有對立,自然無煩惱可言,一切都是美好的。   有個朋友因工作關係無法常常回家,但他固定每星期都會回家一趟,拿衣服回來給 他媽媽用手洗。   鄰居看了,都覺得這個兒子太不孝了,母親年紀都那麼大了,還要母親洗衣服。有 一次,我也忍不住問他:「你的工作其有那麼忙,忙到連洗衣服的時間都沒有,需要帶 回家洗嗎?」   朋友回說:「就因我不常在家,不清楚我母親的身體狀況,如果打電話問她,她又 不會說實話,生病也會跟你說沒病,為了更明白她的健康,我才會出此下策。」   他接著說:「每次回家拿洗好的衣服時,我都會檢查衣服有沒有洗乾淨。如果洗乾 淨了,表示她的身體狀況很好,才有體力洗衣服;如果發現衣服還有髒污,表示她可能 生病了。這招還滿有效的,她有次還問我,是不是在家裡裝監視器,不然怎麼都猜得到 她的身體狀況。」   朋友的用心,在他的鄰居看來是


http://blog.xuite.net/tammy0528/1/18246372-%E5%85%B6%E5%AF%A6%E4%BD%9B%E4%B8%8D%E6%98%AF%E4%BD%9B%E4%BD%A0%E4%B9%9F%E4%B8%8D%E6%98%AF%E4%BD%A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erius66 的頭像
    valerius66

    valerius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