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位老太太,她對丈夫、兒子的作為總是不滿意,總是惡言相向,終於有一 天,她的丈夫走了,兒子也離開她到他鄉求生存,最後客死異鄉,連死前最後一面也不能見。 老太太哭了好多天,從今而後,她只能一個人面對日漸的蒼老和無力。 然後佛陀來了,祂問:「妳覺得痛苦嗎?」 老太太收起淚,搖搖頭:「痛苦是什麼?我為什麼要痛苦?」 佛陀開口:「妳的丈夫走了,兒子走了,接下來的半輩子,妳只有一個人,這樣不苦嗎?」 「不苦。」老太太說。 「那麼,妳為什麼哭?」 「因為現在,我已經沒有什麼需要守護和追求,我的痛苦源頭消失了。而我卻在經 過這個痛才明白,以前的苦和這件事比起來,根本不算是苦,我卻為了那些微不足道的 苦,傷害了丈夫、傷害了兒子,讓他們跟著我一起苦。」 「那妳現在想做什麼呢?」 「我要去告訴其他被苦所困的人:只有自己覺得苦,才是真的苦;只有苦過了,才 有可能得到更高、更深的智慧。如果從來不以為苦,那就是頓悟了。」 佛陀笑笑之後離去,祂知道老太太覺醒了。 緣來緣去皆是福  龍山的善國寺有兩個和尚:悟空 和 悟了。一開始他們每天都出去化緣,後來就只有悟空 天天出去化緣了。 原來,悟了 發現龍山山下的緣十分好化,隨便 到山下走走,就能化到 很多,悟了 就把化來的錢買很多米、 麵等生活 必需品存放著,其餘的 時候就在寺廟裏睡懶覺。 悟空 就勸 悟了,讓他不要虛度時光,要出去化緣。 悟了聽了很煩,說:「出家人豈可太貪?有吃的就行。你看我有這麼多的糧食,足可以讓我吃上半月,何必出去奔波勞累?」 悟空念了聲阿彌陀佛,說:「師弟,你化了這麼多年緣,還沒有參悟到化緣的妙處和真諦啊?」 悟了聽了,就諷刺悟空,說:「師兄,你倒是日出而出,日落而歸,可你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你化的緣呢?」 悟空說:「我化的緣在心裏。緣自心來,緣也要由心去。」 悟了聽得一頭霧水,說:「不明白不明白。」 後來,悟了化的錢物越來越少了。這讓悟了很苦惱,原來化一次緣可以吃上半月,現在只可吃上幾天。 悟空依舊天天日出而出,日落而歸,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但悟空天天都面帶微笑。 悟了想挖苦師兄,說:「師兄,你今天收穫如何?」 悟空說:「收穫多多。」 悟了說:「收穫在那裏?」 悟空說:「在人間裏,在人心裏。」 悟了感覺自己一時很難參悟師兄的話,決定明天一起跟悟空去化緣。悟了說: 「師兄,我悟性太差,我想明天跟你去化一次緣。」 悟空點頭同意。 次日,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緣了,悟了又拿了那個他出去化緣用的布袋。 悟空說:「師弟,放下布袋吧!」 悟了說:「為何?」 悟空說:「你這布袋裏裝滿私欲貪婪,拿出去,是化不來最好的緣的。」 悟了說:「那我們把化來的東西裝哪兒?」 悟空說:「人心裏。人心無所不容。」 就這樣,悟空和悟了就上路了。 悟了跟悟空每到一處,就會有很多人認出悟空。悟空還沒來得及說話,他們就主動拿出東西給悟空。有的還說: 「幸虧悟空大師上次施捨,才使我們渡過難關。悟空大師的大恩大德,我們沒齒難忘啊!」 悟了在心裏想:「不讓我拿布袋,看你一會把東西往哪裏擱?」 他們繼續往前走,他們化的緣也越來越多。 悟了看到今天收穫不少,滿懷欣喜。 恰在這時候,從遠處走來一個農夫,懷裏還抱著一個孩子,邊走邊哭。原來農夫的孩子得了重病,他拿不出錢來給孩子看病。 悟空就走過去,把化來的財物全部給了農夫。 他們繼續前行,除了溫飽外,他們一路化了就捨,捨了再化。 悟空問悟了:「師弟,跟我出來你化到了什麼?」 悟了苦笑。 悟空說:「師弟,你只知道緣來之福,而不懂得緣去之福。看天地間,自然萬物為何如此美麗,天地萬物都在輪迴!師弟, 風水、日夜、四季,哪一樣不是在輪迴?光知道緣來之福的人,那只是片刻的歡愉,時間久了,就是一池死水。 我們之間的區別就是,你把化來之物放在了充滿私欲貪婪的布袋裏,我則把化來之物放在人心裏輪迴, 讓善良和愛在人間、在人們的心裏輪迴。」 悟了聽到這裏,低下了頭。 悟空念了聲:「阿彌陀佛。」 ---------------------------------------------------------------------------------------------------------------- 居士與高僧 有一個年輕的居士,前去拜訪一位高僧。他們從早上一直談到中午,到了吃飯的時間, 寺院中的侍者看兩人談得十分投機,便為兩人準備了一大一小兩碗麵。 高僧看了一下面條,將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說道:「你吃大碗的吧!」 按照常理,居士應該將大碗再推回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點都沒有推讓,而是非常自然地接過大碗就吃了起來。 高僧見他這樣,不由皺起了眉頭,心裡想:「本以為他慧根不淺,可是居然一點都不懂得禮儀!」 居士吃完後,看見高僧根本就沒有動筷子,並且臉有慍色,便笑著問高僧:「師傅為何不吃?」 居士見高僧一語不發,便恭敬地說:「我確實是餓了,只顧自己狼吞虎嚥,的確有失禮之處。 然而我將你推給我 的大碗麵再推回到您的面前,那不是我的本願。既然不是我的本願, 我為什麼要那樣做呢?我要問師傅,你推我讓的目的是什麼?」 高僧答:「吃飯。」 居士嚴肅地說:「既然目的是吃飯,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讓! 難道您把大碗讓給我不是真心的嗎?如果不是真心的,那您為什麼要那樣做呢?」 禪思禪悟:很多時候,在國人的觀念中謙讓客氣是一種禮貌的表現, 但往往違反自己的心意。殊不知禮儀只是一種形式,而拘泥於禮儀的形式不過是虛假的表現, 坦率真誠才是做人的真諦。 若不省察己過錯 披佛外衣行非法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求利他豈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