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像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 「妙吉祥」;Ma?ju 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緻、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

1、簡介
2、應現事蹟
3、方便度化
4、助佛弘教
5、歷史記載
6、智引人生
7、智慧咒語
8、憤怒像:大威德…

簡介

     文殊菩薩,梵文 Manjusri ,音譯文殊師利。意譯:妙德,妙吉祥。又譯:妙首,普首,濡首,敬首。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


  山西省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東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亦說:『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邦,其國有山號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上,為諸眾生,於中說法。』而經所說清涼山及五頂山,即今中國山西五臺山。此山在五臺縣東 北,離縣城一百二十里,五峰環抱,頂無森林,如壘土之合,因名五臺山。地居邊境,寒冷異常,無炎暑之熱,又名清涼山。古之叢林,今之佛剎,皆在中臺之下, 其南臺離中合八十里,臺高三十里,頂週二裡,金蓮名菊,燦發如錦,亦名錦繡峰,世傳是文殊菩薩所居。文殊菩薩誕辰紀念日農曆四月初四。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應現事蹟

  文殊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族,從母親的右脅出生,身體紫金色,剛生下來就能夠說話,很早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見 《文殊般涅槃經》)《首楞嚴三昧經》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稱為「平等」的世界,有佛名為龍種上如來,即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也。』《央掘魔羅經》 言:『現在北方「常喜世界」,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師利菩薩。』
   而在《悲華經》中說:『阿彌陀佛為轉輪聖王時,第三王子名叫「王眾」,在寶藏佛之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於將來生生世世,行菩薩道,沒有止盡、 無有界限地莊嚴清凈佛國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數般的十方國土,合為一個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無量珍寶充滿其中,沒有濁惡苦痛的觸受,沒有種種 女人,甚至沒有女人這個名詞,也沒有聲聞辟支佛等未發廣大菩提心的眾生。一生得補佛位的等覺菩薩,充滿整個世界。第三王子發願以後,寶藏佛即命名他為「文 殊師利」,授記他於未來世,南方世界名為「清凈無垢寶窴」的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現如來」。』
  《觀佛三昧海經》說:當時世 尊為諸大眾,說觀佛三昧之後,文殊菩薩接著又告訴大眾說:『在過去寶威德如來時,一位有德長者的兒子,名叫「戒護」,仍在母胎的時候,就受了三歸依。到了 八歲時,父母禮請世尊到長者家接受供養。那時童子見到佛陀,安祥的威儀、平穩緩慢的步伐,在佛的每一步腳下生出蓮華,而且身相具有廣大光明。見了以後非常 歡喜,向佛恭敬禮拜,禮拜之後仔細地看著世尊,眼光不曾暫時離開。一見到佛之後,即除去百萬億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從這次見佛以後,生生世世 恆常遇到百億那由他恆河沙數諸佛。如是眾多的世尊們都開示這個觀佛三昧,後來又遇到百萬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一個名字,號為「栴檀海」。當時童子都親自奉事 供養諸佛,中間毫無遺漏空缺,既禮拜供養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觀看佛的相好。由於觀看佛陀身相的這種殊勝功德之因緣業力故,再一次又能親近百萬阿僧祇劫 諸佛。從此以後,就獲得了百萬億的唸佛三昧,得百萬阿僧祇的旋陀羅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羅尼後,諸佛即現前為他說無相法,剎那之間就獲得首楞嚴三昧大定。
   由於最初童子受三歸依,禮拜一次佛陀的緣故,又因為仔細觀察如來的相好,心無疲厭懈怠。只是由於這個短暫的因緣,就能夠遇到無數諸佛,更何況是一向專心 繫念,完整究竟地思惟,觀察如來色身的種種相好呢?當時的童子,難道是別人嗎?那就是我文殊師利啊!』文殊師利菩薩說完之後,釋迦世尊告訴阿難:『你應當 受持記憶文殊師利所說的話,普遍地告知一切大眾,以及未來後世的眾生,如果有人能夠禮拜、能夠唸佛、能夠觀佛者,應當知道此人,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功德平 等,沒有差異。』
  與普賢菩薩在《普賢行願品》末後的偈頌大略相同,《文殊發願經》雲:『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生 彼佛國已,成滿諸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嚴凈普賢行,滿足文殊願,盡未來際劫,究竟菩薩行。』文殊、普賢,是華嚴會上輔佐毗盧遮那佛的兩位大聖, 此二大菩薩所陳述的行願,以及他們說法度眾生的內容,無不是以唸佛為基礎,以凈土為歸宿。世間有一些執著華嚴而卻輕視凈土法門的人,應當知道要明察警惕才 是!

方便度化

   諸佛菩薩,凡果後施化,無不具足無上智慧,特別是文殊師利菩薩,更是無上智慧的代表。因為文殊菩薩,是三世果上如來,在《首楞嚴三昧經》中說:文殊菩薩, 過去成佛,名龍種上尊王佛。在《央崛摩羅經》中說:文殊菩薩,現在北方作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在《寶積經》中說:文殊菩薩當來成佛,名普見如來。在 《華嚴經》則說,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師。今為輔助釋尊教化眾生,於公元前六世紀,示現出生於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婆羅門家,父名梵德,從母 右協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同等。因其出生時,家族中出現十種瑞相,因名妙吉祥。又文殊菩薩,古佛再來,了了見佛性,因名 妙德。《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言:『妙吉祥菩薩,是三世覺母,故名文殊師利。』

  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頂,左手持青蓮華,右手執寶劍,常騎獅子出入,既年青又威猛,卻是無量諸佛母,一切菩薩師。《大乘心地 觀經》言:『文殊師利大聖尊,十方諸佛以為母;一切如來初發心,皆因文殊教化力。』在《放缽經》中釋尊曾言:『我今得佛,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 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雲:『本為能仁師,今乃為弟 子,佛道極廣大,清凈無增減,我欲現佛身,二尊不併立……』
  文殊菩薩本居佛位,何止是釋尊之師,亦釋尊的師祖。在《法華經·序品》中說:無量 劫前,有二萬日月燈明佛出現於世:其中最後一位日月燈明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後聞父王出家已成佛道,皆舍王位,出家修行,發大 乘意,皆為法師。時日月燈明佛座下有妙光菩薩,曾持《妙法蓮華經》滿八十小劫,常為人演說。日月燈明佛,為彼說《法華經》,佛入滅後,佛的八王子,皆以妙 光菩薩為師。妙光菩薩教化八王子,令其堅固菩提心,終於次第成佛,其最後佛名燃燈佛。而燃燈佛正是釋迦如來的本師。時妙光菩薩,即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以文 殊菩薩,不僅是釋尊本師,亦是釋尊的祖師,今以祖師身份,示現為弟子,可見佛法平等,不生執著,但為利生,不拘世俗知見。而文殊歷史的悠久,智慧的超越, 亦由是可知。何止是佛教中智慧的代表,簡直是無上智慧的化身。

助佛弘教

  文殊菩薩,帶果行因,本其無上智慧,廣作無邊佛事,於十方佛土中,現種種身,說種種法,度種種眾生。豈獨在婆婆世界助佛宣揚?不過,婆婆世界的眾生,因釋迦佛的介紹,始知文殊菩薩的偉大聖蹟,及其功德的不可思議。

  文殊菩薩,既然是三世果位如來,其智慧特殊可知。因此,在釋尊一代時教中,凡大乘法會,無不參與,而且擔當重任。

  在《華嚴經》,是一佛二菩薩共演大教,名華嚴三聖。一佛是釋尊的法身毗盧遮那佛,二菩薩指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文殊般若自在,普賢三昧自在。 文殊執掌佛的智慧寶藏,普賢推展佛的廣大行願,所謂:文殊述德,普賢啟行,同輔毗盧遮那佛,教化大機眾生。文殊菩薩,在華嚴會上,以其甚深無上的智慧,宣 說諸佛無盡功德,特別是在福城中說法,廣宣諸佛種種行門,種種功德,鼓勵大眾發菩提心,勤求佛道,並勸勉大眾,親近善知識,修學普賢殊勝行。先令六千比 丘,發無上意,復令無量眾生,共發菩提心。而善財童子,發菩提心已,因受文殊教化,南下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一一親近侍奉,承受教誨,樹立青年學佛的好榜 樣。

  在《法華經》:佛將開權顯實,『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之時,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入無量義處三昧,放光現瑞,照徹東方萬八千世界,令法會大眾,盡見彼土大道心眾生,及諸佛說法,四眾修行,成就道法,及諸佛涅槃,舍利起塔種種佛事。

  時彌勒菩薩,及在會大眾,皆不知所以然,更不知『當以問誰,誰能答者?』幸而彌勒菩薩,念及文殊菩薩,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應曾見此稀有之 相。因而請問文殊菩薩:『以何因緣,而有此瑞?』文殊菩薩言:『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說大法……。』並敘述往昔於過去諸佛處,曾見此瑞,顯其本門深遠, 曾為燃燈佛師:曾受持《法華經》滿八十小劫,故如今釋迦如來,放光現瑞,該是將說《法華經》。

  在《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當多寶佛與智積菩薩欲還本土時,文殊菩薩,坐千葉寶蓮,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蓮花,從大海娑竭龍宮自然湧出,住虛 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於佛所,頭面頂禮,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時智積菩薩問文殊,在龍宮教化幾何?文殊答:『其數 無量,非口所宣,非心所測。』同時,令其所教化無量菩薩,皆坐蓮華,從海湧出,詣靈鷲山,作為見證。並告智積:『在海龍宮中,唯常宣說《法華經》,故令無 數眾生,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智積因問:『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稀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成佛?』文殊菩薩說:有娑竭羅龍王 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辯才無礙,能持諸佛甚深秘密,於剎那間發菩提心,得不退轉,即可作佛。

  智積菩薩,不信龍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豈料言論末畢,龍女已現在前,頭面頂禮世尊,卻住一面,以偈贊佛。時舍利弗對龍女說:『汝謂不久得無上 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雲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獨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 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王,五者佛身,雲何女身,速得成佛?』

  當時龍女,即以隨身所帶寶珠,奉獻釋尊,佛即納之。龍女對智積菩薩及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答:『甚疾』女言:『汝以神力, 觀我成佛,復速於此。』即時會眾,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 切眾生,演說妙法。』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非人等,既見龍女成佛,復聞龍女說法,無量眾生,聞法悟解;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 心而得授記。

  至此,寶積菩薩、舍利弗,以及一切不信龍女能立即成佛者,皆默然信受此一事實。同時由事實證明,文殊菩薩常說《法華經》,恆令眾生發菩提心,修 菩薩行,速得成佛。還有,證明女身有五障,不能成佛,僅眾生知見,妄想分別執著而已。若能止妄歸真,即女子身,立地成佛,如龍女然。

  在《楞嚴經》中:阿難尊者,示墮淫室,為摩登伽女,淫躬撫摩,將毀戒體之際,佛教文殊菩薩,持佛頂神咒,前往救護;並提獎阿難,及摩登伽女,歸 來見佛,遂啟發楞嚴大教。在楞嚴會上,佛為阿難大眾,征心辨見,破妄顯真。明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皆如來藏性,欲證此性,當修奢摩他、三摩、禪 那,持戒修定,自可反妄歸真,六根互用。後因阿難請問圓通本根,佛即敕令二十五聖各說圓通,之後再敕文殊菩薩,為大眾選擇圓通本根。結果,文殊菩薩選出: 『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顯示耳根聞性圓、通、常三真實功德。並說:『我亦從中證,非惟觀世音。』以鼓勵當時法會大眾,及末世學人,修習耳門圓通法 門。

  在《維摩經》,維摩居士示疾,佛遣派各大弟子,前往問疾。十大弟子皆言:曾被維摩詰訶斥,不敢前往。佛再派彌勒菩薩等前往,諸大菩薩,亦各說曾 被維摩詰訶責因緣,不敢前往。最後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謂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 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於是,文殊菩薩率領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入毗耶離城,到維摩詰室,兩位古佛見面,旗鼓相當,遂展開一番妙論,令隨文殊菩薩前往大眾中,八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於共演諸佛不二法門時,令隨往大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不但以上諸經,釋尊委以重任,在大藏經中,因文殊菩薩而發起的大乘經典,或以文殊聖號標立經題的經典甚多,特別是在般若會上,文殊菩薩處處現身說法,分擔釋尊的辛勞,誠為釋尊的權威法將、得力助手、主要功臣。

歷史記載

  據傳記載:唐朝大曆年間,曾有無著禪師,及法照禪師二人,曾在五臺山親見文殊菩薩,親睹道場勝境。

  無著禪師,是永嘉人,在唐大曆二年,入五臺山,在華嚴寺掛單。一日,遊般若經樓,忽見一吉祥鳥,由其頭頂經過,飛向東北。次日,又有白光兩道, 自東北來。同房僧眾皆見而異之。無著心動,希見文殊菩薩,因往金剛窟,禮拜後,便於石上靜坐參禪。正閉目斂神之際,忽聽有人叱牛飲水之聲,開目視之,見一 老翁,身穿短褐麻鞋,頭上裹巾,正牽牛飲水,無著急迎上禮問老者何來?答:『山外求糧,用在臺山。』並問無著:『仁者何來,到此何事?』無著答:『聞有金 剛窟,來禮拜聖蹟。』老人邀無著到其精舍參觀,乃牽牛前行,無著隨之,到寺前,老人喊均提三聲,有童子應聲開門,從老人手中接過牛繩,牽牛入寺。

  寺中琉璃為地,屋瓦金光耀目,華麗莊嚴,非人間所有。老者坐白牙床,指一錦墩命無著坐,童子獻茶,又上酥酪,吃之,頓感身心舒暢無比。無著問老 人:『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答:『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又問住眾多少,老者言:『前三三,後三三。』老者問無著:『初出家時,所求者何?』無著答: 『求大乘菩提心。』又問:『齒臘幾何?』無著答:『三十。』老者言:『你很純淑,到三十八歲時就好。』隨即命無著下山,並贈偈曰:『一念凈心即菩提,勝造 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碎為塵,一念凈心成正覺。』並命均提送無著下山,童子送無著走出金剛窟,無著問:『此地伽藍何名? 』童子笑問剛從何來?無著答:『金剛窟。』童子曰:金剛之下何字?答:『般若。』童子曰:『剛才伽藍,即是般若寺。』無著至此,悟知老人即文殊菩薩化身, 因稽首童子,乞賜一言。童子穩身而歌曰:『面上無嗔真供養,口裡無嗔吐妙香,心裡無嗔有珍寶,無染無垢是真常。』頃刻間童子與寺皆失其所在。唯見山林土 石,無著淒然下山,隱居五臺山而終。

  法照禪師,亦於唐大曆二年,在衡州(即今衡陽)雲峰寺掛單。一日在齋堂食粥,缽中忽現彩色祥雲,雲中有魏峨山寺,寺東北有山,山下有澗,澗北有 石門,從石門進去又有寺。寺額題有金色大字,名『大聖竹林寺。』法照驚訝,何以缽中有此景象?兩天後,食粥時,缽中又現五臺山寺景。亭臺樓閣,巍峨莊嚴, 金沙布地,宛非人間。大智文殊菩薩與聖眾萬餘人在其中,直到吃粥完畢,才隱沒不見。法照心疑,詢問諸僧,時有嘉延、曇暉二師,曾到過五臺山,謂其所見,正 是五臺山聖境。法照遂興起朝禮五臺山之念。

  大曆四年,衡州湖東寺,啟建九旬五會唸佛道場。六月二日下午,照師於寺內高樓,遙見祥雲,雲中出現樓閣,閣中梵僧執錫行道,身高丈餘。阿彌陀 佛,與文殊、普賢二大菩薩,高座於中,直至酉時始漸隱去。當晚照師在道場外,見一老人,對他說:『你早發心要往金色世界,求見大聖,為何不去?』照答: 『路遙難達。』老人言:『但決定去,便無困難。』自此,照師誓必前往五臺山。同年八月十三日,照師從南嶽結伴同行,於次年四月五日始到五臺山。同行者皆見 佛光寺有數道白光,及六日,到佛光寺,所見一如缽中所現景象。當晚,有一道毫光,自北山飛下,射法照禪師身。詢問寺僧,謂是︰『大聖不思議光,常照有緣 人。』照師依先來方面,向東北行五十餘里,果有一山,山下有澗,澗北有石門。石門前有兩個八九歲青衣小童站立,一稱善財,一稱難陀。見照師來,即歡喜問詢 引入寺內,向北走數里,到一寺前,額題大金字:『大聖竹林寺。』寺廣約二十里,有一百二十進院。院內皆有寶塔,殿閣莊嚴,黃金為地,流渠華樹,充滿其中。

  照師進入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各據獅子高座,宣妙法音,左右圍繞聞法菩薩聖眾約萬餘。法照頂禮二大士,請問:『末代凡夫,去聖遙遠,未 悉該修何法門?』文殊菩薩答:『諸修行門中,無過唸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最為徑要。憶我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唸佛故,因供養佛故,今得一切種智。是 故一切諸法般若門,乃至諸佛,皆從唸佛而生。故知唸佛為諸法之王,汝當念諸法之王,無令間斷。』法照又問:『當如何念?』文殊答:『此世界而西,有佛名阿 彌陀,彼佛願力,不可思議,後世眾生,有稱其名號者,命終之後,決定往生彼佛國土,速證菩提,永不退轉。』跟著二位大士,各舒金手,為法照摸頂授記。文殊 菩薩又言:『汝可到別院去巡禮。』法照到七寶果園,見園中果子方熟,其大如碗,摘而食之,身心泰然。最後仍由二青衣童子送出門外,瞬間即失其所在。悲感不 已,因立石為記,據說至今,此石仍在。

  同年十二月,法照在華嚴院唸佛道場,絕食期生凈土。到第七日初夜時分,見一梵僧對他說:『汝見臺山境界,為何不說?』言訖不見。第二天晚上,正 唸佛時,又見梵僧來說:『你所見五臺山聖境,為何不向人宣說?普令大眾發菩提心?』照師說:『我實無心,說出恐生疑謗,不獲利益及遭罪業。』梵僧道:『大 聖文殊現在此山,尚招人謗,況你所見?不過要使眾生見聞此者,發菩提心,去惡興善,離苦得樂耳。』照師因憶前所見,錄之於冊,傳示他人。

智引人生

       文殊菩薩之所以能為諸佛母、菩薩師;能說諸佛功德,策進行者;能權巧方便,現身說法,全憑久已證得無上智慧。至於古代高僧,能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成為佛 門龍象;以及古今聖賢,能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亦皆憑藉智慧的輔導。所以,人們無論欲想成佛作祖,成聖成賢,建立功勛,造福社會,或做個平平凡凡,堂堂正 正的人,都應該放棄妄想,追求智慧。

  很多人以為,智慧就是聰明,其實不然,因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必然明白事理,知因識果,辨別是非,分析邪正,甚而認識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必能突破 愚痴暗蔽,擺脫名利枷鎖,走向人生正軌,止惡向善,利己利人。至於聰明的人,雖然頭腦靈活,思想敏捷,但缺乏智慧明辨,處世做事,僅憑主觀錯覺的判斷,以 及妄想分別的衝動,再加上內在貪嗔痴煩惱擾亂視線,往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每為滿足個人權利的佔有,不惜犧牲他人的福利。結果,製造人間罪惡,啟發社會 爭端,造成世界混亂。

  目前世上很多作奸犯法、不守紀律、破壞社會秩序的人,不講道德、不顧正義、玩弄職權的人,或唯利是視、草菅人命、發明大量殺人武器的人……,無 一不是聰明人。由於聰明人只知有我,不知有人;只知金錢萬能,不知仁義可貴;只知講究物質享受,不知發揮精神文明;遂本其聰明才智,大展私慾抱負,角逐名 利,設定陷阱,……。由於聰明人愈來愈多,世界也愈來愈混亂,究其主因,無非是缺乏智慧輔導,致使聰明反為聰明誤,何止自誤前程,簡直誤盡天下蒼生。

  今天,本人將能左右人類前途的智慧,尤其是可造福人群的無上智慧,介紹給各位,希望在座各位,藉此因緣,明白智慧對人生的重要;何止是人生的寶 藏,成佛的真因,亦是開闢覺道,促進人生覺悟的利器。我們不但要勤求世間的智慧,以納人生於正軌,創造光明遠大的前程;還要追求出世間的智慧,特別是無上 的智慧,使自己手握智慧寶劍,勇往向前,揭開人生秘奧,克服時代艱苦,伸展二利願行,實現人生理想,提升人生至善的德性,開闢人生至美的前程,走向人生至 真的境界,擺脫人間憂悲苦惱,超越三界生死輪迴,進入常樂我凈的涅槃天國,建立人間凈土,促進世界和平。使苦惱人生,獲得永恆快樂,使愚痴人生,獲得慧光 照耀,最後,恭祝各位,智慧成長,身心健康,前程遠大!

智慧咒語

  文殊菩薩心咒(智慧咒):                  

  發音:ōng ā rā bā zhā nà dì。

  嗡阿喇 巴札那諦。

  梵文:Om Ara Pa Ca Na Dhih

  藏文:Om Ara Pa Za Na Di

  文殊菩薩智慧咒的其它寫法:

  嗡啊惹 巴扎納德。

  嗡阿諾 巴札拿。

  文殊智慧咒功德簡介:

  文殊菩薩智慧咒能開啟我們的智慧。平時長念此咒能使您於空靈中慢慢開啟智慧大門,事事如意。 《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經》載,持誦「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為:罪障消滅,獲無盡辯才,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離諸苦惱,五無間等一切罪障, 永盡無餘,證悟一切諸三昧門,獲大聞持,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 白天、晚上都可以念,每天最少念108遍,沐浴完念更好,更為恭敬。 持咒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信心和恭敬心。

憤怒像:大威德金剛

   大威德金剛,梵名Yamāntaka,譯音為"閻曼德迦」,漢譯大威德明王。因其能降服惡魔,故稱大威;又有護善之功,故又稱大德。因他曾降伏死神閻魔天,因此其名字具有「死亡的征服者」之含義。
  藏語為"多吉久謝」, 意為"怖畏金剛」,是格魯派密宗本尊之一。藏密認為是文殊普薩的忿怒相, 各派均修其法,格魯巴和薩迦巴尤為重視。在無上瑜伽密法法系中,格魯派最注重的是勝樂金剛、密集金剛和大威德金剛三尊。
   大威德金剛具有九頭, 代表九種鎮魔的大乘經典。三睛,意為千里眼,無所不見。居中頭為黑色,表壓閻王,長兩水牛角,表示真俗二諦;右三頭, 左黃、中青、右紅,象徵安靜、憤怒、權勢三德; 左三頭,左黑灰、中白、右灰,表示憤怒、清凈、死亡; 居中再上為紅頭,象徵是吃人夜叉,名"慘怖";最高一頭為黃色, 呈現文殊本像,象徵著慈善和平。除最上的菩薩頭戴華麗珠寶冠(菩薩裝)外,其餘八面都戴五骷髏冠(護法裝)。水牛臉和兩隻牛角,代表幻身與明光的教法,這 是密續教法的精髓。
  九面代表佛陀的九類教法。發上指為趨向佛地之意。三十四臂,再加身、語、意表菩薩行的三十七道品,即為四念住、四正勤、四 神足、五根、 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三十四手均持物,右手由上而下分別持: 高揚、月刀、白筒、杵、勾刀、標槍、月斧、劍、箭、勾刀、棒、人骨杖、法輪、金剛杵、椎、匕首、手鼓;左手自上而下分別持:象皮、人骨碗、天王頭、藤牌、 鮮左腿、長繩、弓、人腸、鈴、鮮左臂、喪布、三尖矛、爐、顱器、人左臂、軍旗、黑布。
  其十六條腿,壓閻王十六面鐵城,亦象徵十六空相。右八腿屈, 壓八天王,象徵物為男人、水牛、黃牛、鹿、蛇、狗、綿羊及狐, 表示八成就;左八腿伸,壓八女明王, 象徵物為鷲、梟、鴉、鸚鵡、鷹、鴨、公雞及雁,表示八自在清凈 。
  大威德金剛擁抱著明妃—持明 Vidyādharī, 藏文"羅浪雜娃」,象徵著藏傳佛教雙身修法的奧義。明王代表慈悲,明妃代表智慧,其結合代表「悲智合一」,同時也暗示著「調伏」的涵義。
  該尊身相寓意總義為:精通三十七道品,徹悟十六空性,障魔消盡, 成就殊勝,得大涅槃道。
  大威德的形象種類很多,常見的有2臂、4臂、18臂、34臂等。有的單體,也有的雙身。其中,最能代表其修法的是34臂雙身形象。這也是其最複雜、最恐怖的一種形象。其特徵是:
   身體呈青色。有9個頭,分三層排列。最下層7個頭,居中藍色,有一對水牛角,象徵閻王;左右各3頭,顏色各異。第二層1頭,為吃人夜叉,名慘怖。頂層1 頭,為文殊本像。每頭皆戴骷髏冠,各有3目。有34臂,左右各17臂。中二手抱明妃,明妃叫「羅浪雜娃」,一面二臂。其餘手臂伸向兩側,手中拿鈴、杵、 刀、劍、箭、弓、瓶、索子、鉤、戟、傘等器物,表意各不相同,但整體是表現本尊的勇猛、頑強、威力無比的功德。有16條腿,左右各8腿,足下踩人、獸、禽 共16種眾生。主尊和明妃都是裸體。他的脖子上掛50人骨大念珠。足下有蓮花座,蓮花上有太陽。背後有火焰。
  他的這些形象特徵都有深邃而豐富 的佛教含意,9頭表示大乘佛教的9部經典;2牛角表示佛教真俗兩種諦理;34個手加上身口意三業表示佛教修行的三十七道品(四念住、四精進、四神通、五 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16足表示十六空;左足踩人獸8物表示8種成就;右足踩8禽表示8種自在;裸體表示脫離塵垢;座下蓮花表示脫離輪迴;蓮 花上紅日表示心如太陽當空,遍知一切。這些藝術化的佛教內涵共同組成了一部完整的藏秘修法——大威德金剛法。依之修行,便可達到即身成佛。
  大威德金剛心咒:嗡,舍,則,微嘰達納納,吽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lerius66 的頭像
    valerius66

    valerius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