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便是天耳通,真正的天耳通是遠離一切的煩惱雜念和不清靜的言語,不但不聽是非,而且能將是非轉為佛法,
當做教育,在生命中所聽的全是清淨法音,這就是天耳通,。
神通之二是天眼通,所謂的天眼通,就是能將世間的事物,樣樣看的開,不去計較爭執。
神通之三便是神足通,真正的神足通是世間的路我來走,條條皆通,只要能秉持光明正大的心理,抱著誠正的態度待人接物,
則天下無難事,既然天下無難事,當然也就道道皆行的通了。。
神通之四就是他心通,具有他心通的人可以瞭解別人在想什麼,因為只要抱著坦誠的心意,體諒他人,
事事為別人設想,那麼別人對我們就沒有任何隱瞞,如此一來,便可瞭解他人的心思。
神通之五便是宿命通,所謂宿命通,就是洞悉過去,了解現在,預知未來,我們想要知道過去未來,
其實現在就已經能一清二楚了,有句話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神通之六是無漏通,學佛不可想求神,最重要的是要能把煩惱斷盡,在接受佛法之後,能身體力行,
能發揮菩薩精神,這種無漏通才是真正我們所要求的,如果能修到無漏通,自然也就能心通,能心通當然萬事皆通。
佛家六神通,如何穿越死亡的門限。
生死之際,出入自在,是大解脫的境界,每一位道行高深的修行者,都具有預知時至的能力,
你問我如何穿越死亡的門限,我的回答是夢幻,空花,八百有十,白鳥湮沒,秋水天連。
你能如同一隻白鳥,翩然飛離紅塵,翳入遼闊的虛空,優美的湮沒入雲天深處,
極目望去,了無蹤跡,又似乎無所不在的觀照大地,這是智者的死亡,
而非一般凡夫俗子面對死亡所產生的恐懼,驚駭,悲傷,逃避。
我的題目是,心碎的人可以進入空門青燈木魚嗎?
這嘛,我認為心碎的人不可入空門。
怎樣解釋呢?
佛法是生命的智慧,是要在萬里無雲的心境中,安靜深細的用心檢證,體會,融合,一寸一寸的化為自己的血肉,
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體,而不是在一次驟然發生的變局中,倉促決定的心情,更何況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因為痛苦時的悲觀不是真正的悲觀,同樣的,佛法也不是一個悲觀的人所能真正勘透的,
空門不是鴕鳥用來埋頭的沙堆,不是烏龜可以縮頭的硬殼,進入空門,不是逃避而是面對,不是幫助心碎的人找一個避難所,
遮蔽因緣的風雨,而是為誓願明心見性的的生命,覓一個適得其所的修行地;在境遇順遂時所得到的法喜禪悅,
與在憂傷時所體悟的空觀都有因緣的影子,有待過濾,唯有經過試煉的修行情境才堅實,何況佛法不是哲學。
,而是經過實踐而內化的生命藝術,悲智雙運,福慧雙修的法門中,常住的是自己命運和心靈的主人,
而不是在因緣業力中纏綿悱惻的碎心人,因此破碎的心怎可進入空門呢!
人與人之間就如機器齒輪一般,只有彼此之間相互適應,不斷修正彼此的磨擦,到最後才能完全的契
合,這樣才能保持順利運行。所以縱然先天有「緣」,無法密合也不會有後來的「份」,緣份不是相
欠債,是再創造。
「所謂『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是讓你成長與磨練,
在安逸的環境中,卻是永遠不會進步,人只有受困,在經過一籌莫展的階段之後,才會得到通達的智
慧。」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index-fan.htm
藏經閣
問大士為何倒坐?
恨眾生不肯回頭!
若不回頭,
誰替你救苦救難?
如能轉念,
何需我大慈大悲?
[明心]︰就是能對自己的起心動念清清楚楚,也就是自己完全能覺知心的生住異滅。例如瞋心生起時能夠掌握得住,住異滅也是如此。
【見性】︰就是見到一切法的法性︰無情稱為法性.有情稱為佛性.所以有情無情是同源種子.它就是空性。因為空性無性.無性能隨緣起萬法。
故事再做解。
1.民國初年時,甲村因有人往生做法事,而到乙村請一位法師(有一位小沙彌隨行為待者)前來主法誦經,中段休息時間,喪家煮了一鍋粥為點心,就為法師和小沙彌各端了一碗粥過來供養,忽然小沙彌對著法師說‥師父,粥裡有肉屑,結果法師笑著對小沙彌說‥吃粥就吃粥,叫什麼叫。
2.宋朝時,有一位法師為了佛寺的日常開銷,所以常須外出化緣,但是都必須過河,也因此坐船渡河是必須的。
有 一天,當渡船快靠岸時,在岸邊等坐船過河有一位秀才,他看到了船邊有一些魚,因為船家的撐渡,被傷害而死亡,因此該秀才待法師上岸後,就問坐船渡河的法師 說‥你們出家人是不殺生的、是以慈悲為懷的,但今天因為你坐船渡河,以致有許多魚因而受傷死亡,不知此殺生之罪業,應是由撐渡船的船家負此殺業因果,還是 法師你要負責此殺業的因果??
法師聞言,笑而答之,該殺業之果報應由你這位秀才來承擔。
秀才問‥何以故??
法師笑曰‥船家撐渡船 為業是為生活,不是要殺生。而眾多之人坐船過河,乃是因為生活上來去之所需,故而坐船是為過河,也不是為殺生而來。今天魚兒因為船家的撐渡而導致死亡,皆 是各有的因果共業,所以誰也不必為此負其罪業,若是要論及其罪業的負擔,是都由你這位秀才要負責的。
秀才問‥何以故??
法師又笑曰‥地藏菩薩本願經云‥<起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世事皆因果,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天下本無事,只因你的起心動念,所以才有了所謂的殺生之罪業,你說該不該由你承擔其罪業
---------------------------------------------------------------------------------------------------------------------------------------------
同體大悲、無緣大悲、法緣大悲
我們常聽到「大慈大悲」這四個字,其實大悲可以有幾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是「同體大悲」。什麼是同體大悲呢?就是佛陀發現「空性」是所有一切眾生的根源,也可以這樣講,是由「空性」生出一切,很簡單講,是幾乎所有眾 生都是同一來源,即是「同體」。也因此就產生一種大悲心,也就是「同體大悲」。所以佛陀講,「眾生都有佛性」,都有如來的本性,眾生原來都是佛,站在這個 立場來看,每一個人不分你、我、他都是同體的,所以佛陀的意思是講佛和眾生在生活上是沒有分別的,「佛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佛」,有這種心裡,就會產生同體 的慈悲心,那麼同體慈悲心就可以產生「同體大悲」,這個道理大家都要清楚。
第二種是「無緣大悲」。什麼是「無緣大悲」呢?因為在眾生眼裏所看到的個個都不同,單指人類來講,就有很富貴,有很貧賤的,有長得很好看的,也有長得很醜 的,一般人都是有分別心的,看到美的香的就喜歡,看到醜的臭的就很討厭,我們平時看人只看外相也是很多。像有人到雷藏寺來時,你看到這個人長得很高貴就喜 歡去親近他,突然間來了一個很醜身上味道又不好的,你就不想去理他,因為認為這人理他也沒有什麼用,因為他身上在怎麼搯也只能搯出廿五¢,不只是在雷藏 寺,在外面一般場所也一樣,當看到有錢人來了,馬上就過去奉承,看到貧賤的人來了,連理都不理他,這是眾生的分別心。
有些人到師尊這裏來問事,他們所給的供養都是不等的,有廿五¢,有一塊錢,甚至有的沒有供養的,但也有供養很多的,反正師尊都不看的,拿了就放在一邊,也 不知是誰的,這樣就一律平等了;而不會錢多的就給多一點時間問事,錢少的就給少一點時間問事,這就有分別了。所以我不看你們的供養,就是同樣的平等待遇。 不管是親人或仇人也好,都是同樣平等對待的慈悲心,就是「無緣大悲」,亦即富貴貧賤親仇,同樣對待叫「無緣大悲」,學佛學到心量很廣時就會懂得什麼是「無 緣大悲」。好像今天我就很高興有一位新加坡人妖來信要求皈依,我說很好可以皈依,就是死囚犯或犯很大的罪的也都可以來皈依,甚至毀謗師尊罵師尊的,要把師 尊整得很慘的,都可以來皈依,只要是想皈依的,任何人都可以皈依,等皈依後我們再慢慢教導,這樣眾生一律平等的就是「無緣大悲」。
還有一種就是「法緣大悲」。什麼是「法緣大悲」呢?譬如在西方國家的人,因從來沒有聽過佛法,所以對佛教的教理和如何去修行一點都不懂,認為佛教就是釋迦 牟尼佛,因是以前讀書時聽過釋迦牟尼佛。問他認為佛教好嗎?他回答佛教是魔鬼,因從以前的天主教及基督教教義灌輸下來認為拜偶像就是魔鬼,所以一聽佛教就 認為那是魔鬼,這就是他們本身沒有佛法的法緣,所以他們一直在排斥,甚至於根本不知什麼是佛教,所以對於他們這樣的人,產生一種慈悲心,用法去接近他們, 用法去度化他們,這叫「法緣大悲」。
大悲可分為「同體大悲」,即同一法源同一根性,同一個佛的。「無緣大悲」即完全沒有分別,不管是仇人也好,是恨我恨得要死的也好,我還是要有慈悲心去度化他,想要他好。「法緣大悲」是對聽不到佛法的,我們要去慈悲他,去度化他。
嗡嘛呢唄咪吽。
所謂的「柔軟心」,是指把自我減低、減少、減輕,不在人際間架設
【一張紙,一輩子】 出生一張紙,開始一輩子; 畢業一張紙,奮鬥一輩子; 婚姻一張紙,糾纏一輩子; 做官一張紙,鬥爭一輩子; 金錢一張紙,辛苦一輩子。 榮譽一張紙,虛名一輩子; 看病一張紙,痛苦一輩子; 悼詞一張紙,了結一輩子; 淡化這些紙,明白一輩子; 忘了這些紙,快樂一輩子。
http://www.gc-dpkg.org.tw/new_page_123.htm
彌勒淨土往生修法
一、稱:每逢人家「稱讚」我們的時候,總不免感到滿懷的歡喜。
二、譏:每當人家「責罵」我們的時候,總令我們感到無限羞辱。
三、毀:一旦知道有人「說我壞話」就忍受不了,甚至心存報復。
四、譽:當人家「褒獎」我們,認為是一種榮譽,不覺沾沾自喜。
五、利:當我們的事業成功「順利通達」,自然令我們感到滿足。
六、衰:當我們的「事業衰敗」,難免不使我們感到萬分的頹喪。
七、苦:當種種煩惱逼迫我們身心難以承受,深感人生為一大苦。
八、樂:當我們的身心非常適意,總認為那是人生最快樂的享受。
這八種順逆外境的旋風,時時不停地吹著,吹得我們一輩子為它團團轉,永無寧日!
我們必須放下世間一切毀譽、成敗、苦樂、幸與不幸、……種種的是非觀念;一心觀照緣起性空的諦理,不再為虛妄的外境所迷惑,真正達到「八風吹不動」的境界,才能做一個世出世間、頂天立地的人!
路不平,八風吹;八風吹,劍風起;利衰無用是毀譽參半,稱饑是苦到樂極生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