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數量最多的企業當屬民營企業。所以工作職缺十之八九在民企。 依此推測,社會上樂意出來做事的人,不外兩種人:投資人、上班族。
投資人有獨自攻城掠地打拼的勇氣,按美國職業指導專家施恩教授的理論,就是具有創業型的職業錨,是十分令人佩服的。不過現實世界中畢竟僧多粥少,大多數工還是要給人做的,特別是到公司替老闆工作。
本人在民企中謀事多年,概括出6招,即:“六不六要”。
第一招:要苦練內功,不要固步自封
(一)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職場菜鳥常感歎:“我是一隻小小鳥,想飛也總是飛不高。”
為什麼飛不高?本人的答案是:職場講究實力,沒有真正的實力,既飛不高,也飛不遠。
有人說,我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內容不外四方面,選、育、用、留,很簡單,我早就掌握 了!各位,“易經”只有2個字,簡單嗎?“儒家文化”只有4個字,簡單嗎?
學無止境,學海無邊。所以從專業的角度講,作為管理者,我們永遠在路上。所以我天天學習,天天追求進步一點點。
(二)永遠要力爭上游
職場是長跑,不到最後,不知道誰是冠軍。我們雖不想爭什麼冠軍亞軍,但卻不能不力爭上游。為什麼?道理很簡單:下游的水污染嚴重。
都老大不小了,你還願意與菜鳥們在熙熙攘攘的人才市場上擠來擠去嗎?
要注意一個問題,誠如德魯克在《人生的管理》中所述,不要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中下功夫,指望有所提高,你花了很大的力氣,也未必能從落後進步到中游,遠不如將力氣用在有希望從優秀上升到卓越的努力中。
(三)有時間多寫寫東西
無論是用鍵盤還是原子 筆,經常將工作、生活中的感悟、體會和積澱記下來,無疑絕對是一種好習慣。好處有以下三點:一是可以練練文筆,比如做HR的,就需要一定的文字基礎;二是 可以梳理思路,按部就班,慢慢就悟出一些道來;三是可以發揮一些潛意識的作用。當你老是將關注的字眼寫下並默念時,潛意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逐步走 向成功。
人在職場,一般要歷經人手、人力、人才和人物4個階段。人人都想成長為人物,定期抄寫,紀錄總結,乃成長的路徑之一。
第二招:要多講戰術,不要老談戰略
我經常對朋友們講,進入一家企業,低調進入、高調退出,明顯好過高調進入、低調退出。為什麼?因為民企的政治生態較之國企特殊,很多情況下你不知道老闆的家族昨晚又在爭吵什麼?難保隔天你就是家族利益鬥爭的犧牲品。
坐而空談,不如起而實 施。踏實做事,好過言過其實。老闆不笨,大多數還是喜歡踏實做事之人。老談戰略,老闆嘴上不說、其實內心不悅!因為整個投資人階層中,不少人根本不懂什麼 是戰略,反正就是什麼賺錢做什麼。何況,從組織倫理講,制訂戰略是董事會的職責,經理層的使命就是執行戰略、完成階段性的目標、使命。
拿HR來說,戰略很有高度,但HR作為戰略夥伴的路,其實還相當遙遠。
上班族更重要的使命是,要懂得在不同時期如何進行戰術運用,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先追求量變,再追求質變。那怕你當初立下雄心壯志,幻想以一己之力一下子改造整個企業,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我們要記住:公司體制,凡是存在的,就有一定的合理性。
推行戰術,最好能物色幾個要好的朋友作顧問,因為術業有專攻,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會、什麼都精。顧問依行業、職業不同而異,如財稅、工程技術、行銷策劃等。
第三招:要站對方向跟對人,不要騎牆觀望站中間
在家族化嚴重的民營企業中,有時吹東風,有時卻刮西風。甲上臺時,乙的人馬往往遭大殃。
幾乎所有的書本都告訴我們,要講究中庸,要做老好人,不要得罪人,說白了就是騎牆站中間。
對此本人並不認同,因為實踐中肯本不可行,也行不通。騎牆的直接結果是你永遠會游離於企業核心圈之外,不是人人都有胸懷去容納那些騎牆分子的。
本人意見,要像一句廣告詞: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
該站哪邊就站哪邊,做不成壯士,起碼也要做烈士。不要死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大不了換個東家從頭再來。
第四招:要忍耐加清醒,不要衝動加膨脹
(一)要忍耐,不要衝動
在公司做事,你要天天舒服,那是很難的。或許每一個月中總有那麼幾天令你很不舒服。忍住了,經常也就雨過天晴了。
忍耐是一種執著,謀略,意志,修煉,信心,是一種成熟人性的自我完善。
耶穌說,理性而忍耐的人,能得著大地。
培根說,衝動,就像地雷,碰到任何東西都一同毀滅。
有人的地方,就有君子、小人和偽君子。君子可交,小人可敵,偽君子最難辨識。很多情況下,做正事最要緊,不要與小人和偽君子計較不清。過去的,就讓它過去罷。
(二)要清醒,不要膨脹
永遠要記得,不論你做到什麼位置,我們只是上班族,不是投資人。所以我們永遠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永遠不要得意忘形,永遠不要盲目膨脹。
作為一般公司職員,我們究竟是什麼?說得難聽一點,我們就是投資者,就是老闆的棋子。不要因為是別人的棋子而自尋煩惱。有膽量,自立門戶創業去;沒膽量,老老實實按老闆的步驟下棋。
第五招:要推功攬過忘名利,不要老是抱怨叫委屈
世界上最難過的關是什麼?名利還是美色?至今為止本人認為是名利。
人人都想名利雙收,老闆和上司當然也不例外。
做出成績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是上司、是團隊;
擔責任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是自己、是本人。
推功、攬過和成人之美,你似乎覺得很委屈,但委屈但卻常常能能為我們帶來好處。
第六招:要多出牛奶少吃草,不要工作清閒不動腦
(一)要多出牛奶
上班族不同於公務員沒有“大鍋飯”,沒有所謂的“大樹底下好剩涼”,一定要有價值創造的理念,一定要盡能力做得比老闆、上司期望的多。不要有怕吃虧的心態,多出一份牛奶,就是多出一份認同。
(二)要少點吃草
平常在企業中做事,一定要有效率與成本意識。要盡力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
人心是相通的,大家都不要以為老闆們很慷慨。企業的錢是老闆辛辛苦苦賺來的,憑什麼讓我們這些下屬亂花錢。如果我們是馬兒,那麼該說公司其實要我們跑,也要我們不要亂吃草甚至少吃草。
(三)不要清閒無事幹
我們不是來渡假的,而是來工作的。不是工作太少,而是許多工作沒
有深入做、認真做。有時候,只要你做得來,建議最好不要拒絕做份外之事。
那怕清閒那麼一兩天,起碼也要進行5S:整理、整頓、清潔、清掃、提高素養。
(四)不要凡事不動腦
許多人至今仍不明白,老闆最喜歡做的是選擇題,而不是填空題。所以凡事最好能有資料、有多個備選方案。你沒有整理出基本資料,沒有進行橫向比較,上司何以知道你的答案就是標準答案、你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
所以在敲門進去向上司彙報之前,我們不妨多想一想等會兒上司可能會詢問什麼?
結語:
我曾經說過,人不僅要低頭走路,而且要抬頭看路。我的一位上司進一步補充說,人還要回頭望路。
做到了,禪道所說的人生第三重境界,即“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或許就為期不遠了。這時候,人就達到了寵辱不驚,去留隨意的平和意境,也即真正的職業心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