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領導者的關係擔當
一句有趣的英文,頗 能道盡領導者的無奈與擔當——
“First rule of leadership: everything is your fault.”
很多領導者,常常怨嘆,領導不易啊,不能居功,也不能卸責,真難做啊!
其實,「不居功」與「不卸責」,在領導學上,是一扇之兩面,一往外開,一往 裡收,屬領導的技巧,亦是關係學的極高智慧。
《史記》作者司馬遷雖對西楚霸王項羽,流露極大同情,不過,論斷項羽的領袖 缺失時,依舊不留情面點出,項羽能為戰士吸吮傷口,一掬感同身受的眼淚,但在關鍵時刻,不能賞罰分明,對名器的賞賜,又一副小氣巴拉的樣子,這就造成項羽 身邊的人才,硬較劉邦差上一大截。在比人才、論策略的戰場上,一名領導者能不能撐得比對手久,他個人特質固然重要,可是,猶能展現他領袖特質的指標,無疑 仍在他的「關係指數」有多高!
晚清時,流行幕府文化,就是不少封疆大吏,為了讓自己的決策更周詳,都會延 請一些賓客進自己府內當幕僚,參贊軍機、政務。幕府賓客文化,源遠流長,唐朝大詩人李白、杜甫都曾當過幕府人員。在沒有「隨身機要」的年代,進幕府、當賓 客,有點類似機要人員。
當機要,再怎麼受重用,畢竟是「政要的影子」,有才華者,誰不想出人頭地 呢?賓客棲身幕府,一有更好發展,例如科考中第、外派當官,自然出去獨當一面了,萬萬沒有續留幕府的道理。可是確實有不少人,終身不得意,寄身幕府,做幕 僚,一輩子。在此情況下,幕府主人是否真賞識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是否能集結一流人才為他所用,而不在乎他們是否曾被主流科場價值所肯定?便成為考察他領導 力、伯樂鑑賞力的指標了。
依這指標,晚清最成功者,無疑乃曾國藩。他領導湘軍,平定太平天國,帳下能人異士,多在晚清政局扮演重要職位,最知名者為李鴻章。李鴻章亦屬科場不 得意的代表人物,然而任事果斷、臨危不慌、兼具前線指揮官與後勤司令部雙重能力。曾國藩重用他,且不避嫌,推薦他入朝擔重任,終於成就李鴻章於晚清數十年 的功勳。確立自己的用人哲學,再果敢扛責
曾國藩何以慧眼獨具?答案皆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先談「疑人不用」。每個領導者,自有一套處事(處世)的態度與價值觀。領導者要找人幫他完成大業,他或是看中此人的特殊技藝,或是借重其品德領導, 總之,領導者必須先搞清楚自己擇人之標準為何。曹操為了不拘一格,拉拔人才,可以廣發英雄帖,不論品格,只重專業。曾國藩以理學名教自居,斷無可能如曹 操,用人無品。這,都無所謂,端看領導者著重的需要而定。至此,疑人不用,就有了先決條件,你用人之前,須先弄清楚自己的用人哲學,有疑就不必勉強,以免 日後賓主不歡而散。這裡的「疑人」,便是不符合你用人哲學之標準者。
釐清前提,後一條「用人不疑」,便更清晰了。
若已經把「疑人」,刪除於可用與否的標準之外,那凡是你進用的人,都該放手讓他做事,不必處處設防,礙手礙腳。曹操雖然被《三國演義》醜化為一代梟 雄,然而論起三國各自的人才庫,一般史家仍稱讚曹魏佔優勢,而蜀漢最差。顯見曹操用人,實乃大氣,否則留不住那麼多人才。
以三國故事當縮影,對照當代,企業與政壇,又哪裡不適用這兩條原則呢?每家大型企業,在市場上站穩基礎,在社會上擁有良好形象,除了創業者的智慧與 毅力,多半仍要靠一組老臣的集體貢獻。有趣的是,不同企業文化,也完全反映出那些老臣的迥異氣質。我們看台塑的長老,看統一的老將,看台積電的老幹,看聯 電的老臣,會發現沒有哪家大企業,不需要一批精明幹練的謀士,去伴隨這家企業的茁壯而一路成長!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領導情境裡,就是以果敢的擔當,讓追隨領導者的人馬,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不受家族私情、流言攻訐等干擾;在賞罰分明之 外,領導者仍要不時傳遞出一種信念:everything is your fault,以此擔當、以此雅量,凝聚周邊最堅強的人才庫資源。
-------------------------------------------------------------------------------------------------------------------------------------------
有一位知名企業家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面談上,不只是高階主管,甚至連一些重要的中階主管,他都要親自面談,有時一談就是數 小時。他的人事主管建議他不需要如此,只要針對少部分高階主管下工夫即可。他的回答是:我不是在面談員工,我是在尋找可以全然信賴的工作夥伴,因 此不僅重要的高階主管我要面談,針對一些重要職位,我也要掌握那些未來可能成為公司重要經營夥伴的中階幹部!
而當一個人被任用之後,他是推心置腹 的全然信賴。可是也有很多人,經過他仔細的面談,並經過人事部門各方面的用心訪查之後,雖然能力合適,但只要有些微的疑慮,這位老闆也會斷然放棄,他說: 在全然信賴與疑慮之間,沒有任何模糊的空間,我寧可不用,但不要用了之後,還要有任何疑慮。
這是中國古話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這或許 與現在企業經營「監督與制衡」(check & balance)的原則違背,但就領導者個人的用人風格上,這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原則,因為信賴是組織核心團隊力量的來源。
或許應該這樣說,現代企 業組織的設計,只相信制度與系統,基本上不相信個人。因此任何職位,都有一定的授權,也都有一定的監督機制,絕對不會讓某一個人有一手遮天的機會,這是內 稽內控的基本原則。但就領導者及組織團隊成員的互動而言,就不是這樣,因為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互信,做起事來,處處設防、互相猜忌,那這個組織絕對分崩離 析,不可能有力量。
因此回到領導者個人而言,對人的信賴,絕對是基本美德,而要具有全然的信賴,那麼事前的仔細過濾、檢查,就是必要的過程;事前 小心謹慎的檢查,無疑是「先小人,後君子」的最佳註解。因為推心置腹,來自於彼此徹底的理解,也來自於彼此沒有性格、立場、價值觀、道德判準上的基本歧 異;而信賴更會引發感動,引起共鳴,讓團隊上下一心,一致對外。
把可疑、有疑的人拒絕在組織門外,是讓團隊團結的最佳方法,但也不能排除可能的用 人錯誤。做為領導者,也要有能力在每天的運作過程中,找出有疑的人,並加以排除。這是充滿智慧的考驗,因為領導者需要在不疑中有疑,又要在有疑時仔細檢 查,既不能傷團隊和氣,導致人心惶惶,違反了用人不疑的原則;又不能孟浪從事,以致錯殺好人,這就好比要在組織內部找出埋伏的「奸細」,要不動聲色,又要 快、狠、準,一舉成擒。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是,把有疑的人調離核心,慢慢觀察。
全然信賴,是領導者天生領導魅力的來源,也是部屬為組織、為主管全 力以赴、全力奉獻的理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領導者必備的用人邏輯,監督與制衡,則留給制度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