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淺釋】
「佛言」:佛又說了,「人有二十難」:所有的人都有二十種難。怎麼叫難呢?難,就是不 容易的事情。容易的事情就不難了;不容易的事情就是難,這不容易的事情,就是逆,所謂逆境,是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認識的;這個容易就是順,順就是人覺得好 受一點。那麼這二十種難,就是人不容易做的。
第一就是「貧窮佈施難」:你若有錢,想做佈施,那是很容易來做佈施的,因為你有。有, 用一點也不算個什麼;你若沒有,而能佈施,那才是真正的佈施。因為你能做到所謂做不到的事情,這事才是真;你做得到的事情才去做,那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人 人都能做得到的,你去做,那沒有什麼出奇;人人做不到,你能做得到,這就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超出一切的人了。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就是和一般人不同 了。
講到貧窮佈施難,我們可以說一個公案。在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有這麼一個最貧窮的 人,他雖然貧窮,但是他還有個太太,就夫婦倆。可是夫婦倆的生活非常困難,只有那麼一個小破房子住,可是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窮得這個樣子,只好天天去 乞討,到街上去和人要飯吃。要飯吃,這不是很難的一件事,難的是夫婦倆沒有衣服穿,只有一條褲子。兩個人穿一條褲子,你說這一條褲子怎麼穿呢?就只能輪流 著穿。怎麼穿呢?譬如今天丈夫出去討飯吃,就穿這條褲子出去討飯,討回來的飯,夫婦分著吃。明天呢,就是太太出去討飯,也穿上這條褲子。在家裡的這個人就 沒有褲子穿,出去討飯的這個人就有褲子穿,要回來的飯,還是兩個人分著吃。這樣子馬馬虎虎的,也就天天這麼維持生活,你看!窮得這樣子,可以說是最窮的人 了。
在這時候,有一位辟支佛,前面講過辟支佛有宿命通的,他一觀察:這兩個人在宿世之中不 肯做佈施,所以今生就這麼窮,窮得要兩個人穿一條褲子。「啊!這回我要度他們去!」這辟支佛就發願要度這兩個人,讓他們有機會種福,於是到這夫婦的門前來 化緣。這辟支佛是一個比丘的樣子,站在那個地方,托著缽在化緣,這對夫婦一看,有個和尚來化緣,自己家裡什麼也沒有,啊!飲食也沒有,衣服也沒有,只有一 條褲子,這丈夫就對太太說:「唉!我們都要發一點佈施心來求求福。為什麼我們這麼窮呢?就是以前我們不肯佈施,所以現在窮得這個樣子,我們應該做個佈 施。」
太太說:「做佈施?我們有什麼可以佈施?」
丈夫就說:「我們還有一條褲子啊!可以佈施給這出家人。」
太太就發了脾氣,說:「你真是混帳、糊塗!我們就一條褲子,如果佈施給比丘,我們連這出去要飯的本錢都沒有了,我們用什麼可以再向人乞食呢?只有這一條褲子輪流著穿,還可以出去討飯;要是把褲子也佈施了,我們怎麼出去呢?」
丈夫就勸他太太:「不錯,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們不管自己的生活,佈施褲子給這比丘,我們兩個不出去,就在這兒餓死算了,還管那麼多干什麼?你看,那比丘在這兒也不走。」
太太一聽,嘆了一口氣說:「唉!好吧,你歡喜佈施,就佈施好了!」這夫嫦倆就把這一條 褲子,從窗戶遞給這比丘了,這比丘是個證果的辟支佛,他接受這條褲子後,就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地方去,輾轉供養釋迦牟尼佛,說:「這是我方才在一個窮苦人家 化來的一條褲子,這條褲子是他全家的財產,可是他都佈施給我了。」
釋迦牟尼佛就接受這條褲子。接受之後,就對人說:「這功德是很大的,他家裡就這麼一條褲子,都能佈施出來供養這比丘,尤其供養的是個辟支佛,所以能得福無量,將來是有很大的福。」
當時在釋迦牟尼佛這個法會裡,這國家的國王也在這兒,國王一聽,就想:「自己國家有這 麼一個窮得連飯也沒得吃,連衣服也沒得穿的人,自己在皇宮裡吃得那麼好,穿得也那麼好,這怎麼能對得住老百姓呢?」於是國王生了大慚愧心,就派人到這窮苦 的家庭去送米、送面、送吃的、送穿的,送了很多。這兩夫婦即刻就得到果報了,才佈施一條褲子,現在什麼都有了。他們以後也去見佛,佛就為他們說法,一說 法,這兩人即刻就證到初果。
所以說貧窮佈施難。你在難的時候,若再能佈施,這才是真正有佈施心;越難你越能做,這 才有價值。好像我們人不能捱罵,若有人罵我們,我們能受,這就是有德行;人也不能捱打,若有人打你,你能接受,能認識:「啊!這是善知識,他能令我消業 障,能令我出苦海,這是最難得的善知識。」無論哪一位,境界來了,你們要認識,說你不好的人,那正是你的善知識。不要聽人家讚歎你一聲,就好像小孩子吃糖 似的,高興得不得了;人家譭謗一聲,就比吃黃蓮還苦,不要這樣子。
佛說二十難,人生豈止二十難,這難可就多了,難的事情來了,你能把它處理得很容易,那就是明白佛法了。
「豪貴學道難」:豪,富豪,很有錢的;貴,就是尊貴,很有地位,很有勢力的。既有錢又 有勢力,當然生活很安定,不像方才說的那對夫婦,只有一條褲子,那麼樣地苦惱。豪貴的人穿的衣服很多,錢也很多可以用,並且有很多高尚的親戚,又有很多有 名望的朋友。在這時候,你教他修行用功,出家學道,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什麼呢?他一切一切都滿足,一切一切都覺得很快樂,什麼都很自由。住的房子像皇宮 一樣,吃的都是一般人吃不著的最名貴、最有價值的東西,所以你要他修道,這是不容易的。
「棄命必死難」:棄命就是不要命了,但是即使你不要命,也不一定就可以死的。好像有時候人想要自殺,吃安眠藥,吃得少了,他又活過來了,這就是想不要命,卻不一定會死的。如果你想不要命,就一定會死,那就不難囉!
又有一個說法,你這命不要了,當然會死;就算你想要命,用種種方法來保護著,教它一定不死,這也是辦不到的。人人都會死,沒有一個人是永遠長生不老,長生不死的。沒有這種事,所以說棄命必死難。
「得睹佛經難」:你們各位不要以為現在能聽講經,又能看經,覺得很容易,這是不容易的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開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想一想!這佛經是不容易遇著的,況且我們這人身也是不容易得的。今生得著人 身,又遇到了佛經,還能聽人講佛經,這是不容易的,這都是無量劫以前你們就種了大善根。
「生值佛世難」:你生在有佛出世的時候,這也不容易。雖然現在佛滅度了,但還有佛法,還可以學佛,還可以修行,這都是很幸運的。
「忍色忍欲難」:這色、欲——男女之情這種愛慾,是不容易忍的。因為一般人平常的情 形,都是這種生理,男女要結婚,這都忍不住的。你若能忍得住,能忍色、忍欲,對境界無心,能有忍力,這也是不容易的。你忍來忍去忍不住了,就顛倒了;忍來 忍去忍不住,又顛倒了,所以這忍色、忍欲也是不容易的。
「見好不求難」:見到什麼好事,你不去貪求,這也是不容易的。人人都是見著好就貪了,所以見好不貪求,這也是不容易的。
「被辱不嗔難」:好像無緣無故就被人打一頓,無緣無故就被人罵一頓,也不因為有什麼理由,他就來侮辱你一番。侮辱就是對你不客氣,對你很不好,這時候你不嗔恨,心裡能像沒有那回事似的,這是不容易的。不容易,你若能做,那就是過來人了,就是過來了。
「有勢不臨難」:有勢,就是有勢力。好像那作官的,他要殺人就殺人,這叫倚勢凌人。人 家沒有犯法,他用他的勢力去把人殺了,這叫有勢。臨,就是臨到其他人的身上去。有這種權力,就隨便殺人,這叫有勢臨了。不臨,就是不仗著權力去欺壓人。雖 有權力,還是尊重人,不隨便殺人,隨便欺負人,這叫有勢不臨,這也不容易的。雖不容易,但是你若能那樣做,這是最好的。
「觸事無心難」:觸事,你無論遇著什麼事,你要能以無心處之,以無心應付。事情來了,也不要緊,隨緣處理;事情去了,更不要緊。就是事來則應,事去則靜,這叫無心,沒有執著心,沒有妄想心。
「廣學博究難」:廣學,就是廣泛地去學習;博究,是多多地研究,這也是不容易做的事情。
「除滅我慢難」:人人都有一個我慢,你若想要把我慢除滅了它,沒有我慢,這也不容易的。
「不輕未學難」:你們各位先出家的,都要知道這一點,對沒有學佛法的,你不能輕慢他。 你若輕慢他,那就叫輕慢未學了。對不懂佛法的人,你應該用種種的方便法門來教化他,不應該輕慢他,不可輕忽他,不可對他很不客氣的。在佛教裡有這四種的不 可忽,佛也常常這麼說。什麼是四種不可忽呢?
(一)火雖小不可忽。就是對於小小的火,你不可以馬虎,不可以隨便,雖然是很小的火,你也要很注意它,因為你一不注意,它就把所有的東西都燒光了。
(二)龍雖小不可忽。龍雖然很小,你也不可以忽略它,因為龍可小可大,它有神通變化的。
(三)王子雖小不可忽。王子是國王的太子,雖然他很小,但你不可以忽略他,因為他將來是做皇帝的。
(四)沙門雖小不可忽。沙門雖然小,你也不可以忽略他,因為他將來可以成佛。
因此不輕未學,就是對沒有學過佛法的人,你不可以輕看他,不可以看不起他。所以不輕未學是很難的。
「心行平等難」:你這個心要行慈悲平等是不容易的,但是也要去做。
「不說是非難」:人人多數都歡喜講是講非的,若能不說是非,這是很難的一件事。我有個弟子說,他沒出家以前,就不會講是非。那麼出家以後,在這兒反而學會說了。但是他還覺悟得很快,所以現在相信他又不會講是非了。
「會善知識難」:會,就是遇。你能遇到善知識,這也是不容易的。你看人人學道啊!遇到 的多數都是糊裡八涂的。善知識他不糊塗,不會教你走到錯路上去。修道的人一定要聽善知識的話;不聽善知識的話,在你還沒有證果之前,就信自己,任自己的 性,那是不行的,終究會墮落,終究會招魔障的。所以一定要親近善知識,聽善知識的教化,這是說會善知識難。
「見性學道難」:學道的人不容易明心見性,學道要能明心見性,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隨化度人難」:隨緣隨份來教化眾生,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睹境不動難」:你遇到什麼境界,能不被這境界所轉動,而能轉動境界,這一件事也是不容易的。
「善解方便難」:你能明白什麼是方便法,用它來教化眾生,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