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是一體的。比如說你看這個壺,你這樣看它是一個圓的,如果你往下看,它是一個扁的。圓的跟扁的不是一個概念,那你說到底是圓的對還是扁的對呢?你說這 個壺是扁的,是對的,說明壺的體形是扁的;說是橢圓的,它也對。所以你說法身是甲的也對,是乙的也對。法身在甲那裡可能是個橢圓的,在乙那裡也有可能是扁 的,因為你的角度不一樣,所以變化出來的也不一樣。
法身是無所不能、無所不遍,就像他們形容上帝一樣,如果上帝真正達到無所不能、無所不現、無處不在的話,那說的就是法身,說的是如來,佛門裡面把這個事情 解釋得很清楚。他們雖然知道上帝是這個樣子的,但是他們不知道什麼叫上帝,為什麼叫上帝?沒有佛講得這麼透徹。他以為上帝就是有這麼一個形狀,能變化出什 麼樣的東西,能變化出一個什麼身份,還有一個分別執著,沒有佛說得更透徹、更具體。
法身沒有形相且無所不相,遍一切處。一切的萬事萬物,都是法身的顯現,只不過法身遇到不同的緣分,變不同的身份而已。就像一杯水一樣,水如果在零下十度以 下,就結成一塊冰;如果在零度以上一百度以下,是水質的、液態的;那再把它加熱,加到二百度以上,它就變成蒸汽了。那你說這個水的本質到底是水、還是汽、 還是冰?法身也是一個道理。你說他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態?遇緣而變,主要看你遇到什麼樣的緣分而已。遇到善的,變成善緣;遇到惡的,變成惡緣。真正有變化 的,是無常的。有善,總有一天這個善也會慢慢地變化,要麼是更善,提升到更圓滿,要麼是遇到惡緣有下降。一個惡人也會惡到一定程度以後沒法再惡了,能惡的 已經惡完了,他也會物極必反慢慢又善起來了。所以六道輪迴是循環不停的,如果你不能超越,最高生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能到八萬大劫;也可以墮到阿鼻地 獄、最深無量劫難裡面受苦,這樣不停地在轉變。
我們建道場也好,我們做這些事情也好,無非是給眾生傳遞這些真理而已。但眾生執著,如果沒有這個道場,沒有這些現象,大家無從下手。如果大家都明白了,我 們就不需要建道場了,在哪裡不能修行呢?佛在菩提樹下就開悟成佛了。那棵樹本來叫畢缽羅樹,以前也是一棵普通的樹,因為佛在那樹下打坐悟道證果了,所以改 名叫菩提樹。
是眾生執著,要建個金碧輝煌的法堂,把佛供在那裡,這樣對佛就有信心了,認為進去以後佛就來加持我們了。眾生初入佛門的時候都有個「相」在,但進去久了以 後才知道,這種種的表法是讓我們增強信念、增強信心,然後再返回來讓我們的內心充滿無窮的力量,做好我們的事,修好我們的佛,把我們自己提升上去,就對 了。所以建道場、建寺院、塑佛像的功德在這個地方,是給不學佛的眾生、給沒有接觸過佛法的眾生增加信心的。當他們看到這麼莊嚴的道場,就會覺得:「佛門這 個佛太偉大了、太壯觀了,我們太渺小了!」自己就有一種懺悔心:「佛值得我們恭敬!」恭敬心起來之後,和我們的真心相應,我們這個心就有機會有能力開發出 善的一面。如果一個人很傲慢,目中無人,你讓他學一點善的他能學嗎?不能學的。因為他已經目空一切了。沒有傲慢了以後,他才能學到東西。進入佛門,一看佛 高高大大的,傲慢心就沒了,恭敬心就起來了,佛對他就有攝受力了。
到最後,佛告訴你佛與眾生是平等的,只不過你把自己困縛住了而已。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憂慮、自己的迷茫把自己的真心困縛住了,才出現這麼多痛苦,出現這麼 多障礙,把這些都拂去以後,佛門裡面有一句著名的話,成佛了以後,山還是那一座山,水還是那一灘水,佛眼裡看他們是佛,眾生眼裡看他們是眾生。山是佛還是 眾生呢?山既非眾生也非佛,本來如是。這又深了,我們一聽又懵了,怎麼成佛這個樣子呢?這就說到,到家以後就沒有分別執著了。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灘 水,佛還是那尊佛,你還是那個你,你也成佛了。
佛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說佛是唯心錯了,說佛是唯物也錯了。佛是什麼?既唯心又唯物,唯心就是唯物,唯物就是唯心,不二。物就是心,心就是物。離開了物,沒有地方表心;離開了心,你沒辦法識別這個物,心物不二,是一如的、一體的,所以這才能講得通。
否則的話你怎麼講?唯物,那如果你沒有靈魂沒有知覺了,這個物你怎麼認識啊?你說這是一個茶杯,誰教你這是一個茶杯的?從小你爸爸媽媽告訴你這是一個茶 杯,你的腦子裡面就被灌輸這是茶杯,心裡就記住了,再看到時你就會說這是個茶杯。你是先有心?還是先有這個茶杯?是因為知道它叫茶杯,腦子裡先有這個印象 了。那如果你媽媽故意教你這個不叫茶杯叫碗,從小到大都教你叫碗,別人也從來沒有說它叫茶杯,你出門後肯定說這是碗。其實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叫的名字不一 樣。這就是認知,在這個人的認知領域裡說這是碗,他就說這是碗;那個人說這是茶杯,那這就是茶杯。哪個人錯了呢?物體沒有錯,東西還是這個東西。兩個人還 打仗,我說碗是對的,他說杯子是對的,到底哪個對呢?都不對,也都不錯。喝茶的時候,它是茶杯,那如果喝酒,沒有杯子他們就拿這個去,它不就是酒杯了嗎? 那到底它是茶杯還是酒杯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