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因緣非常殊勝,我們大家聚在一起,看到大家在學佛的路上有很多的不明白,有很多誤區,所以今天借這個機會,我們聚在一起來探討一下。特別是現在很多初 入佛門的同修們很迷惘,對佛法瞭解得不夠多,問題很多。大家提出來許許多多的問題,不能夠一個一個地當面來解答,所以就做個錄像給大家做個參考。

 

    在我們人生當中,佛常常告訴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得到人身了,這個難得我們給忘記了,不以為然,感覺到我這個人身不知不覺輕而易舉地我就得 到了;佛法難聞也沒感覺多麼困難我們就聞到了。其實則不然。如果我們的智慧能達到,我們就會明白,在這個生命的長河當中,我們遇到佛法的時間短,遇不到佛 法的時間太長了。佛的法運,當年佛有預言說在這個世間只有一萬兩千年。歷史幾千萬年,甚至於幾億年,佛法在這個世間的存在時間太短了。

 

    古大德告訴我們,佛法就像一個燈塔一樣,是一切眾生在海上航行的前方的燈塔,來給我們指點方向的,讓我們這一生當中都能夠吉祥如意,趨吉避凶。這也是我們 人生所需求的。在佛法裡面我們都能夠找到圓滿的理論,圓滿的方法,讓我們真正地趨吉避凶,離苦得樂。這是我們學佛的目標和宗旨。

 

    我們明了以後,才知道學佛對我們太重要了。如果我們一生當中沒有遇到佛法,那是非常遺憾的事情。縱然你很有福報,你能夠陞官發財,但是你的靈性境界,僅限 於世間有限的時光裡面。在這個生命當中我們靈性境界是永恆的。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我們是有圓滿的智慧,所謂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僅僅執著現前短暫的 一段時光,是我們一個錯誤的認識。許多人說我們學佛人不現實,學佛人追求的很迷茫,很渺茫。這句話是錯誤的。

 

    眾生每天都在追逐啊,他以為他很現實,那如果你反問他一句,他哪一天的生活得到了,他哪一件東西得到了?沒有!每一個人在追求的東西,無論是精神也好物質也好,拚命地追啊,等得到了以後,哎呀,感覺毫無意思。又設定一個新的方向、新的目標,又不斷地去尋求。

 

    所以我們的這個人生,就好像我們在坐飛機的時候看天空的云,看前方的云非常美,非常漂亮。飛機往前飛,等我們到云的跟前的時候,發現這個云不在了。又看遠 方又有了,很漂亮,我們又飛過去,一看又是空的。所以我們的人生,每一天都在這樣生活,每一年都在這樣生活,反反覆覆地。在裡面產生了種種的酸甜苦辣的受 用。遇到自己歡喜的,與自己的習性相應的,我們就起了貪愛之心,歡喜心;遇到與我們不相應的,與我們的身體不相應的,與我們的精神不相應的,我們就有痛 苦。酸甜苦辣是這樣形成的。

 

    在我們生命當中所追求的、所想像的,佛告訴我們有偏差、有錯誤,眼光不夠遠,智慧不夠大,才造成我們今生依然智慧不能夠開啟。佛告訴我們首先心量要大,古 人也告訴我們量大福大。學佛的基礎,學佛的開始,先拓寬我們的心量。我們從開始包容自己身邊的人,包容自己的家人開始。沒學佛之前斤斤計較,身邊的人,甚 至於父母、家人說你一句,你都是針鋒相對,開始戰爭,這是我們的心量太小。這麼一個小範圍你都生煩惱,嗔恨心都那麼重,那你怎麼能夠學佛呢?所以我們首先 要能夠包容我們身邊的人,包容我們的親人朋友,進而擴大到包容世界一切眾生,包容這個國家,包容這個社會。好的,我們向他學習,很好;壞的,我們也能夠包 容。為什麼呢?本來沒有壞的。為什麼現在有壞的了呢,就是我們沒做好,才造成了很多眾生染上了惡的習氣,才造成了那麼多的惡業。所以我們看清楚以後才知 道,應該原諒他們。其實做壞事的人、惡人的內心更痛苦,痛苦的程度比普通人要增加很多倍。他們是非常地需要別人的關懷。我們看到別人對你發火,別人對你有 意見、有歧視,這樣的人往往是很可憐的。

 

    我們學佛,佛告訴我們要擴大心量,這是第一點。我們成為佛弟子,首先從這一點開始,真正到佛所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我們就成功了,我們就成佛 了。如果我們的心量依舊打不開,依舊是邊唸佛邊誦經還是在生煩惱,那你這個經就白念了,佛也白念了。你什麼時候能得一心不亂,什麼時候能得受用呢?可以說 得不到。你所誦的經、念的佛,只能在你八識田中結個佛緣,種個善根。什麼時候起作用呢?聽佛的教誨,把心量放大,你的煩惱自然就化解了。化解以後你誦一遍 經,得一遍經的受用;你念一句佛號,得一句佛號的受用。所以這個方法非常地重要。

 

    為什麼很多人唸佛不得力,修行煩惱更多?這個「我執」太重了。哎呀,我唸佛需要修多少功德,別人不能打擾我;看到別人一點不滿自己的意,這個無名火就上來 了:「哎呀!你們都會下地獄的」或者「你們都不如法的,這些完全是錯誤的」。佛法教導我們要內學、內證;對外,對一切眾生,恆順隨喜,放大心量。佛告訴我 們,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常生歡喜心。雖然我們做不到,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要往這個方向去努力,去學習。這是我們在這個世間普度眾生、自度度他的最 好的方法。

 

    佛告訴我們,在這個時代當中,祖師也講了,修小乘你沒有辦法。尤其在大城市裡面,你把門一關,你天天在家裡呆著,不跟外界接觸是不現實的。你真正有這個條 件在家裡邊關上兩年三年,我也遇到過這種人,關了兩年三年了,出去買個菜還生一肚子煩惱,我說你這個「關」就白閉了。這是錯誤的。佛讓你把心量放大,而不 是讓你在家裡清淨,一出去看到這個也不如法,看到那個也不對,好像自己就對了,別人都不對了。這是用錯了心。這種修法不能成就眾生,也不能成就自己。

 

    首先我們把我們人生的目標方向明確了。明確了以後,正所謂佛法在世間,你因為在世間有這個因緣,有這個路要走,你還要一步一步地走。佛告訴我們,可以做世 間事,不可以有世間心。你該盡的責任要盡,你該孝順父母的要孝順父母,這是你的責任,該孝養公婆的你就孝養公婆,該照顧小孩的照顧小孩,你是這個因緣,敦 倫盡分,閒邪存誠。這樣我們的社會秩序才能夠穩定,社會國家才能夠和諧,人民才能真正地安樂。不是我們學佛了,明天就找個深山躲起來了。沒有這個地方啊, 你往哪裡躲呢?躲不了,那怎麼辦呢?佛告訴我們覺悟更重要。如果躲到深山裡面就能成就,那深山裡面也有螞蟻也有蒼蠅,他們也應該成佛了嘛,他們最清淨了, 他們也沒有成佛。所以不在於外面的世界是動是靜、是清淨是繁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這個人生當中,在這個生活當中,我們有沒有智慧去處理,我們有沒有 這個覺悟,這個是最主要的。

 

    「佛」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覺悟,他是「智慧」的代表,「覺悟」的代表。所以我們今天拜佛像,不是拜偶像。拜什麼呢?他是圓滿、智慧,象徵著我們心性的大圓 滿。所以拜佛,是拜我們內心世界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是從理上說。從相上說:佛,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給我們一切眾生宣講這個事實真相,有恩於一切眾 生。拜佛只是表示我們對佛陀的恭敬心而已。恭敬心,是我們修學的基礎。這樣你才能夠承載佛的大法、佛的教誨。佛告訴我們了,佛一生當中沒有講經,也沒有說 法。甚至於說得更嚴厲的時候說:佛沒有說一個字,誰要說佛說法,那就是謗佛了。什麼道理呢?因為在佛的境界裡面,是究竟圓滿的,所謂的不增不減。究竟圓滿 的,哪還有法與不法的分別呢?

 

    在眾生份上,因為眾生有煩惱,眾生有疑惑,需要解決,告訴你解決的辦法,究竟圓滿,稱為佛法。所以一切法,是為了治療眾生的而已。我們眾生有問題了,我們眾生有煩惱了,不能夠覺悟了,佛菩薩用種種的善巧方便,種種的方法,讓我們回頭,讓我們真正地覺悟。

 

    我們初學者,基礎、入手處,一定要遵守佛陀在淨業三福裡面所講的。佛講得很明白,說三世諸佛,淨業正因第一條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基礎。所以善男子、善女人, 我們是佛弟子,是善人,從哪裡下手?從這裡下手。從此以後要對父母孝敬,對周邊的人像對父母一樣尊敬、孝敬;對後輩關愛,真的是一切眾生都值得我們去尊 敬、關愛、照顧。對佛菩薩,我們沒的說,有一個至誠恭敬的心,奉事師長,我們都能做得到。慈心不殺,就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心。不單單我們不殺害一切眾生,我 們在內心深處連這個意念都沒有,這是對的。為什麼沒有這個意念呢?「殺」是表嗔恨。我們放生,就是來培養我們的慈悲心,來化解我們的這個嗔恨心。你有殺人 的動機、殺動物的動機,這個殺心就是嗔恨心。嚴重的,那果報就是地獄。

 

    也許沒有學佛的人,感覺你這樣說,有點太嚴厲了。地獄在哪裡?沒有看到。但是仔細觀察一下,那些做殺業這一行的,到了晚年的時候,或者到臨命終的前一年或 者前幾個月的時候,他的生活就是人間地獄。每天恐怖,每天睡不著,一閉眼睛這些動物都找來了。你殺什麼,什麼都來了。非常痛苦啊!這種事情遇到很多。不是 說你學佛了,這些問題能找到你,這些問題都出現了。不學佛,照樣有這個因緣果報啊!只不過是我們學佛了以後,我們更加明了了,我們知道前因後果。有很多 人,一生到最後死了,痛苦地斷了這口氣,他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痛苦,太痛苦了!這種人太多太多了!可見得,我們聞佛法是多麼多麼地重要!佛,給我們講明 這些道理,多麼重要!

 

    我們這個身體,在我們整個生命裡面,它是一個短暫存在的一個現象。我們的真身不會因為你這個身體滅而,不會因為你這個身體死而。所以過去別人講,人死如燈滅,一死就百了了,這是一個完全的錯誤說法。如果真正地能夠一死百了了,那這些痛苦的人都解決了,選擇死就行了嘛,但是不了。祖師常講:死了就不得了了。所以再痛苦,都不能選擇自己解決自己的生命,這是最笨、最愚痴的方法!

 

    因為我們的生命,能夠到這個世間來,不容易!是種種的因緣,聚在一起了,才能來。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嬰兒,他能夠生存下來不容易。如果沒有父母、長輩用心地 呵護,他到這個世間來了也不能生存,不能生活下去。很幼小,需要喂流食,需要精心地去呵護照顧,等一兩歲慢慢地懂事了,才能夠有點知覺,才能夠自己慢慢地 照顧自己。如果沒有這些大人來照顧,他能生活下來嗎?所以每一個生命的出生、長大,都是經歷這個過程的。這麼多人在先前的付出,才有你現在健康的這個身 體,你說你活到現在很健康,自己尋短見了,你能對得起誰呢?對不起父母、對不起養育你的人。這是我們報父母的恩。佛告訴我們的,很重要啊!因為你這個生命 剛剛出生的時候,一點的生存能力都沒有。父母不但把你給生下來,又把你一步一步地撫養成人。所以無論學佛不學佛,都要盡到孝養父母的責任,這是正確的。佛 也有明文規定:如果你的父母沒有人孝養的話,佛不允許你出家的,你要在家盡孝。因為人都有老的時候,你父母老的時候,像小孩一樣,你也要去照顧他。這也是 我們將來弘法的一個主要課題。

 

    現在的年輕人,自己都不會照顧自己,將來不會照顧自己的孩子,更不會照顧自己的父母。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過去古人常講「孝感天地」,你的孝心可以感動 天,感動地,可見得這個福報有多大!我們現在的人竟然不知。所以我們佛弟子要從這個地方入手,給社會大眾做一個榜樣。然後你的父母、家人看到你學佛了,忽 然間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生煩惱了,沒有脾氣了,對他們百般地孝敬了,你說你學佛在你家庭裡面還有障礙嗎?自然就沒有障礙了。甚至於他們也被感化,也被 度化,開始學佛了。這是我們度自己的家人最好的辦法。

 

    因為我們這個人間,相聚都是緣分。大家唸佛、修行相聚,是法眷屬,過去生中都與佛有緣。我們大家一起共修,才有這麼殊勝的緣分能夠在一起學習佛法,如果沒有這個因緣的話,很難!

 

    那世法裡面呢?你能夠投胎到這個家庭裡面作為這個家庭的兒女,是因緣,你的孩子都是跟你有最親的因緣。佛告訴我們,我們盡心盡力地去做而不執著,就對了, 不能說我父母不要了,親朋好友也不要了,這是我學佛的狀態。你錯解了佛法,這是錯誤的!人家以後不敢學佛了,一學佛我什麼都不要了,那這個社會不就亂套了 嗎?所以佛法在世間,永遠不會破壞世間法!給我們的生命注入能量,注入智慧,注入福報,這是佛陀教育。讓我們在各行各業裡面,都成佛成菩薩,不一定出家修 行,才能成佛成菩薩。出家修行,是弘法利生的一個代表,真正你個人成就,在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都能成就。這不是哪一個人說的,這是佛說的。龍女八歲成 佛。佛在世的時候,跟佛同一個時代,有維摩詰居士,他的證悟程度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所以目犍連、舍利弗去參拜維摩詰居士,也是像給佛行禮一樣「禮佛三 拜,右繞三匝」,這就表示我們人人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你也可以成佛,在任何一個行業裡面,都可以成佛。

 

    有很多人就認為,學佛、修行、成佛一定要有一種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方式、特定的這麼一個生活方式,你才可以能夠成佛,這是錯誤的。佛法、智慧可以注入到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的生命當中去,就在你這一生當中可以圓滿成就。

 

    祖師常講「就路還家」,就是你現在有這個身體,現在有這個狀況,你不可能立刻把這個身體,把這個環境都脫離了,你就成就了,決定不現實的。如果佛法這個樣 子的話,那對這個社會就有不好的作用,不好的影響了。應該怎麼做呢?就是讓我們在現實當中,如何地去面對人生,如何地去覺悟,不但自己覺悟,讓自己身邊的 人同時都能夠覺悟,這是對的。覺悟了以後是什麼現象呢?你就沒有煩惱了,沒有障礙了,真正地離苦得樂了。

 

    所以佛法教導我們的,永遠是覺悟的狀態。你的家庭都覺悟了,你這個家庭所有的人都是菩薩了。那就是蓮池海會嘛!我們這個團體每一個人都覺悟了,那我們這個團體的人都是菩薩了,那你說多麼殊勝、多麼自在!

 

    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呢?有沒有一定相呢?沒有。你示現男身覺悟了,你是男身菩薩;你是個女身,你覺悟了,你是女身菩薩。那觀世音菩薩是男身,是女身 呢?他已經成佛,成菩薩了。其實觀世音菩薩,在佛經裡面記載,他比釋迦佛成就得還早,古佛再來。示現佛身來度眾生不方便啊!示現佛身來了,說法、度眾生, 要有請,佛才能講。因為表的是對法的恭敬。那做菩薩身就不一樣了,菩薩和我們關係密切啊。所以你哪裡有不對了,哪裡有需要了,就像串門、訪友一樣,他就來 了,多方便啊。所以他示現菩薩身,不以佛身來這個世間。千處祈求千處應!有的人喜歡菩薩變成一個老人的身份來度我,那觀音菩薩就變成一個老人來;那大家說 需要來個童子身來度我,那觀音菩薩就會變成一個童子,變成一個很可愛的小孩來度你。《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講得非常好,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 以以後明白了,就不能夠再問,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了。

 

    這是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我們 能夠問,是男的是女的?我們自己沒有離開世間相;我們心裡面有分別,有執著;用我們的心來猜測佛菩薩;不知道這個空間維次當中,我們人這個生命,在整個時空當中,它是一個時間段。

 

    有人講了,極樂世界,全是大丈夫相,全是男人了,說這個不太符合邏輯,不太符合人的這種思維方式。其實人的思維方式是錯誤的,我們人類這麼一個現象,只是適合我們人這麼一個頻率的生活狀態。所謂的「六道輪迴」。

 

    《心經》裡面告訴我們,「無眼耳鼻舌身意」。真正的生命,沒有眼耳鼻舌身意。那當然沒有分別男人和女人。為什麼?因為你有了業障,有了煩惱,才有這麼多的 受用啊。如果真正圓滿自在了,就沒有了。所謂的回歸到圓滿的自在,圓滿的壽命。這就比較深了,不容易聽得懂。我們在凡情份上,哎呀,菩薩要有個身形,要有 個或者男身,或者女身,總是我們要有一個執著。

 

    佛菩薩來度我們世間的人,他要隨順我們世間的心想啊,也示現一個和我們一樣的身,這樣才能夠打成一片,才能感覺到佛跟我們是一樣的。所以他能成佛,我們也 可以,我們就有更加親切的感覺。如果佛示現他本來的面目,那我們眾生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懂,這個時候示現的意義就失去了。那目的是什麼呢?是讓我們一切 眾生不斷地提升、不斷地進步,從這個誤區裡面不斷地走出來,這是真的。

 

    我們在沒有聽聞到佛法之前,所接受的一切知識也好、一切的現象也好,非常有限,沒有超越人道。過去的古聖先賢的境界高,他沒有超越六道輪迴,甚至於沒有超 越欲界,還在欲界當中,他自然就有這些現象出現。再提升一步,就沒有了。就好像我們要喝水一樣,我們為什麼要喝水呢?因為我們的口渴了,身體需要水,為了 治這個「病」我們才去喝水。如果我們很自在,很法喜,不需要水一樣也可以那麼圓滿自在,那這個水就可以不需要了,就等於你這一關就突破了。我們為什麼吃飯 呢?因為我們身體這個現象在世間存在,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質要和這個頻率相應,所以產生了五穀雜糧來滋養你這個色身,來維繫你這個生命。真身需要不需要?真 身不需要。就好像我們吃藥一樣,為什麼要吃藥呢?藥就是來調節你的身心的。你的身體某個部位發炎了,或者有病變了,用一些藥給來它做一個調劑作用。所以我 們不要把這些東西帶上色彩、帶些神秘。

 

    所謂的學佛了,吃藥不吃藥,我們還那麼分別執著。那要不要吃藥呢?因人而異,因自己的需要而異。如果你這個身體病了,這個藥你不要把它當做藥想,就因為你 這個身體需要這個東西,需要這個元素來補充,你來調劑而已。用這個方法、這個想法就對了。所以眾生還是執著,執著用與不用,執著這個藥,好像把它說得這麼 嚴重,用了就不能成佛似的。其實跟吃飯一樣,我餓了,是要吃,你為了維持這個色身,為了更好地為眾生服務,那你就吃嘛。這個身體需要這個藥物來給你調劑一 下,也是正確的。最主要的是我們不要「住」,「住」在吃藥與不吃藥,錯了;「住」在吃飯與不吃飯,也錯了。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得很清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就相似於佛告訴我們的,可以做世間事,不可以有世間心,同一個道理。世間事是為了維繫我們 現前的狀態,維繫我們現前的這個生活環境,維繫我們這個色身,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還要不斷地覺悟,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要完成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我們要和這 個頻率相應,所以補充食物、補充水分、補充能量,讓我們這個身體健康起來。目的是什麼呢?我們能夠更加利於自己修行,更加利於普度眾生,有這個想法,你吃 與不吃都正確;如果你為了你這個身體健康,你為了你自己有堅固的執著「我要修成怎麼樣怎麼樣」的狀態,「我不吃藥了」,或者「我不吃飯了」,都是錯誤的。 因為執著了嘛,你還是堅固地執著「我要健康」「我要修行到一個什麼狀態」,那佛告訴我們了,「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你離菩薩 的境界差得太遠了。所以你吃也是錯的,不吃也是錯的。如果我們覺悟了以後,我們吃也是對的,不吃也是對的。因為你開悟了嘛,你有智慧了嘛。佛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我們初學人有這麼多的問題也是正常的,沒有問題就說明你不精進,你沒有用心思。你有問題說明你已經想進步了,把這一 層一層地跟你講明白了,你就沒問題了。沒問題了,你就開悟,有智慧了。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你就提升了。所以要不斷地提升。

 

    學佛修行,我們能夠相聚,都不是一生的根性,不是一生的修行。尤其是我們在這個時代,能夠聽聞佛法,能夠在我們生命當中找到真正對我們有意義的這些方式方法,太重要了!太不可思議了!

 

    我們應該都有這個體會,生活那麼多年,成長那麼大了,見的世面也不少了,看的書、學的知識也不少了,很有侷限性,學的是什麼呢?學的是煩惱,越學煩惱越 多,越學障礙越多、心量越小。忽然間,我們遇到佛法了,感覺到我們的心無比地喜悅,無比地讓我們能夠生起歡喜心。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我們的真心本性本來 是自在的,本來是敞開的,只是我們被一些不好的習氣,被我們這些不好的頻率給干擾了,所以才造成我們這個現象。

 

    這些業障、這些煩惱不是真的,是假的,因為你的煩惱每天也在變化。我今天煩一件事情,挺懊惱、挺生氣,甚至於煩惱到極處,都有很激烈的念頭。但是你今天過 去以後就沒有了,這個事情就不煩惱了,反而你想開以後你還高興呢,所以你的這個煩惱是不定性的。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就知道了,我們對於事物去煩惱是錯誤 的,因為這個事物是剎那在變化的,是不「住」的。每天所遇到的現象,每天所遇到的事情不可能是一樣的,決定不一樣。所以我們的煩惱,這個煩惱的對象是每天 在變化的。今天我對這件事情煩惱,明天我又對那件事情煩惱,這個對象是每天都在變化的,我們的煩惱心,都是它在作怪。如果我們把這個樞紐找到了,把煩惱心 去掉了,你看任何事情都不煩惱。

 

    這就是佛告訴我們的,在佛的眼裡面,一切眾生都成佛了。一切眾生本來沒有離開自性,起心動念沒有離開本來面目。那我們眾生就不一樣了,看佛也是凡夫,看佛 也跟自己一樣,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那是我們用自己的心來看佛菩薩。佛菩薩用他佛菩薩的本心來看我們,我們也都是佛了。

 

    所以佛告訴我們,當你成佛的時候,你看一切眾生都成佛了;你成菩薩的時候,你看一切眾生都成菩薩了。當你在生煩惱的時候,那是不是自己在煩惱世界裡面呢? 不是別人的煩惱,是自己的煩惱。我們什麼時候,能夠在一切事物當中,一切境緣當中,如如不動,不被境轉,說明你的功夫已經很純熟了,有一定的定功了。

 

    佛告訴我們,「不以見相生心,不以色聲香味觸法生心」,就是這個道理。你一生心,被它轉了。生歡喜的心,也被它轉了;生惡的心,也被它轉了。一轉了,你落 到一二三了,你變成凡夫了。《楞嚴經》上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如來能轉境,你被境界轉了,你就不是如來了。是你的意識心作怪,把你如來的本來面目 障礙住了。意識心是什麼?是你的如來本性當中,摻雜了業障。這個業障就是起心動念,就是妄想起來了。這個業障非常嚴重的時候,妄想起來之後,立刻就有分 別,好壞是非,立刻分別,分別之後馬上執著,這個速度非常地快速。這個是對的那個是錯的,這個是好的那個是壞的,你被境界轉了。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要練 功夫,就是這個練法。

 

    但是我們工作的時候,要不要去分別呢?還是要去做的。要把這個事情做到盡善盡美,而不去執著,這就對了。不能說我什麼都不分別了,拿著糖當鹽去用,拿著鹽 當糖去用,你做的飯不能吃了,讓眾生生煩惱了,你這個不分別就錯誤了。所以,你的這個不分別,其實也是分別:我不分別了,把鹽當做糖去用,給人家沖一杯鹽 水,人家沒法喝了,你說你是不是執著,還是執著。

 

    所以佛法告訴我們,把一切萬事萬物都放到最佳的位置、最好的狀態就對了,就沒有破壞世間相。所以我們這個頻率,所需要的東西,它是非常有規律的。我們人所 需要的東西,和一隻狗、一頭牛不一樣。一頭牛、一隻狗所用的東西和一隻螞蟻不一樣。但是我們發現,雖然不一樣,每一個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都很歡喜, 都很快樂,感覺到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最快樂的。我們看到螞蟻吃的,是人丟下的一點殘渣,我們感覺它們好痛苦啊,都是人丟下不要的東西。那它們感覺不到, 它認為真幸運啊,撿到那麼多寶,對它們來說已經滿足了。就是說頻率不一樣。

 

    那我們就明白了,我們這個頻率是非常非常有限度的,非常非常狹小的。比如我們喝的這個水,如果高溫到100度 以上,它就會變成蒸汽了,我們想喝喝不到了;到零下十度二十度的時候,它結冰了,不是水了。所以只有在這個中度的時候,這個液體我們適用,這是我們的頻率 和這個頻率相應。就好像我們的眼睛所看的東西一樣,看東西,它在一定的尺度、一定距離的時候,我們看得舒服,看得很清楚;但是遠一點,我們就看不見了;如 果貼在我們眼上很近,我們也看不見了。所以頻率是我們所能感應一切事物的這麼一個狀態,如果打破這個狀態以後,我們的生活就不行了。所以我們眼能見,要需 要很多因素來組合的。如果沒有日月星光的時候,我們再沒有電來照明,把電關掉,我們的眼就是瞎子了,什麼也看不見了。

 

    我們人來到這個世間,所謂「共業所感」,都是地球上的這個人,來到這個地方。我們所能認知的有共通點:有燈、有日月星光,我們能看到東西,我們認為很正 常。那如果真正有特異功能的人,有覺悟的人,他們不用日月星光也能看到,那我們就感到稀奇了。因為他超越了,我們沒有超越,在這個宇宙當中,我們人能接觸 到的,太少了;接觸不到的,那真的是無量無邊。

 

    所以真理都需要學習,無論你有多麼高的地位,多麼大的財富,跟這個沒有關係。因為這個東西是有形的,這個東西的存在,跟你自身其實沒有太重要的關係。因為 你受用的太有限了,你受用的東西和你的頻率完全相應。本來你能吃兩碗飯,給你十碗、二十碗,你就不行了,你就很痛苦了;你喜歡吃吧,給你十碗二十碗,你就 很痛苦。所以說我們以為我們得到很多,以為我們擁有很多,其實我們真正受用的,太少太少了。只是我們有個錯誤的觀念,這些東西都是我的,這些東西都屬於我 擁有的,那是不是呢?不是。明眼人說,不是。不知道這是誰的,是誰的呢?誰跟它有緣,誰有這個福報,那就是誰的。你暫時擁有了,是你的福報。

 

    所以我們明了以後才知道,在這個世間,我們所想的、所做的,有多麼的幼稚。但是我們還要不要去做呢?要做。該工作的還要工作,該學習的還要學習。不能今天 聽了以後就消極了,既然都是假的,都那麼不重要,乾脆什麼都不干了,這也是錯誤的。我們要明了:解脫,是我們心靈的解脫,而不是事相的放下。心靈的放下才 是真放下,事相的放下,心裡面沒有放下。

 

    佛門裡面有個典故,當年有個人去見佛陀,問佛陀:「我怎麼才能不煩惱,怎麼才能開悟正果?」佛教導他的方法很簡單,佛說:「放下,放下。」 那個人很聽話,就把左手的東西放下了,他就告訴佛說:我已經放下了,我怎麼還沒有開悟呢?佛就告訴他:放下,再放下。結果他就把右手的東西也放下,放下以後他就問佛:我已經全部放下了,怎麼還沒有開悟呢?佛說:還要放下,再放下。他就很詫異很納悶了,說:佛啊!我的東西全都放下了,您還要我放下什麼呢?我怎麼還不開悟呢?佛說:不是讓你把手裡的東西放下,把你心裡的那個東西放下,這就對了。」

 

    所以要把我們心裡的煩惱、心裡面的障礙、心裡面的「物」放下,事相上就沒有障礙了。事相上現實當中沒有障礙,你的身體需要水,你喝一口;需要飯,你吃一口,不會影響你真的生命。怎麼才能受到影響?你執著,你執著這是水,你 要喝水了,這個瓶頸你突破不了,這個時候你就被它困住了,這個現象是剎那不住,在遷流的,你有痛苦,是這個道理,哪天沒有水了,你就會有痛苦。但是不知 道,我們的身體有生老病死,但是我們的真身是不會隨你的身體生老病死。我們這一生需要水,如果我們提升為活菩薩了,我們不需這個水了;到更高的境界——生天了,也不需要了。

 

    佛經說得很清楚,我們凡人看這個水就是水,地獄的眾生看這個水是火,那這個頻率就不一樣了。我們喝水,他們就害怕了,人太厲害了,他們能喝火;如果反過 來,有可能他們看火就像我們看水,那他們喝水就像喝火一樣,我們就感覺他們也很厲害,那個火都能喝到肚子裡面沒事,還能解渴;那天人看這水呢?是金光閃閃 的琉璃七寶,不一樣的。所以隨著你的福德,隨著你的境界增長,萬事萬物都在變化!

 

    修行的道路上,所謂是千差萬別的心想。每個眾生想法不一樣,因為他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所接受的信息不一樣,所以產生了種種的妄念,種種的心想。這個時候佛 說一個法門滿足不了大家的需求。沒有辦法,大家需要什麼法門,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佛,用他的智慧一一地給大家講明白,開解清楚,彙集起來所謂的是八萬四千 法門,無量法門,是這樣形成的。

 

    在修學的過程當中,是不是八萬四千個法門全部要學呢?我們如果八萬四千個法門都要學的話,比如一個法門學上一年,八萬四千個法門我們要活到八萬四千歲才能 圓滿。我們要有這個壽命的話,也可以嘗試嘗試。可惜的是,等我們法門還沒有學完,我們的壽命就不在了。但是,祖師、佛菩薩常講的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就是 告訴我們萬法不離本源。一切萬事萬法的根源是根本。就是我們每一條路都是通到這個根源裡面去的,都是通到你家去的。你不一定八萬四千條路,每一條路都走走 都嘗試嘗試,然後再回家,那你太累了、太辛苦了。你選擇一條路,直接就可以回家了,那多好,是這個道理。

 

    祖師常常告訴我們,所謂是就地還家, 就是這個道理。比如當時就出現這個問題。我們去青島放生,在北京這邊網絡公佈的說在北京大鐘寺集合。青島的同修就開始問了,是不是我們也來大鐘寺集合以後 再去青島參加放生?這就迂迴了。要去青島安樂閣放生,他就住在青島市裡面,直接坐個車,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就到安樂閣了。他說了,不行啊,你看已經公佈出來 了,說讓我到北京的大鐘寺來集合,我要坐車到大鐘寺,花十幾個小時,然後再坐到安樂閣。所以眾生就像這個樣子一樣,八萬四千法門,我們每個法門都去走,這 叫迂迴。不直截了當,浪費了精力,浪費了時間,出現狀況,就這個道理。

 

    為什麼有這些現象?不明了才產生的。在我們修行的道路上,因為對佛法不是很瞭解,對宇宙人生的真相瞭解得不夠清楚,所以看到什麼事物都很新奇。看到這個也 很好奇,看那個也很好奇,想學,沒有長久心,三天的熱度。這個沒意思明天換一個吧,換一個又學了三天五天的,這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也沒有什麼意思,再換 一個,猴子掰玉米似的,結果從這頭掰到那頭一看,什麼也沒得到,白忙活了。

 

    心不能夠定下,心不能夠專,是我們認識得不夠。如果我們真正地認識到了,我們選擇任何一個法門都是正確的。如果我們真正不瞭解佛法,不瞭解佛在講些什麼, 我們選擇哪一個法門都不容易成就,包括唸佛。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你的煩惱去不掉。唸佛法門雖然是簡單易行,成就快速,成就不可思議,也有方法的。你看哪一 個唸佛成就的人,天天生煩惱,天天講是非?天天有是非人我,這個人決定不能成就。是這個道理。

 

    萬人修萬人去,那一萬個是什麼人,祖師常講,老實人。沒有看到這個唸佛人天天去說別人的是非,天天地去打聽別人的是非,還說自己很精進,一天都念十萬聲佛號,古人講了喊破喉嚨也枉然。 唸佛的目的是讓你得清淨心,唸佛的目的是讓你得一心不亂,是讓你放下煩惱,而不是讓你感覺這個數量:我念多少部經,我念多少聲佛號了。這是個數字,管用不 管用呢?只是在你八識田中種了佛緣,只起這個作用。將來你什麼時候把煩惱放下了,把心量擴大了,你就往生了。否則的話,不相應,關鍵的時候佛號不能把你的 煩惱給降伏住。

 

    萬緣放下,放下什麼?放下煩惱,放下你自己的妄想、障礙,是這個道理。因為我們的起心動念,都有附著一層煩惱在裡面,所謂有煩惱也有佛性,融合在一體的。 你不可能都放下。祖師告訴我們煩惱即菩提。煩惱裡面有圓滿的菩提,菩提就摻雜在煩惱裡,這是一體的兩面。我們怎麼能夠把他給解決,該讓你煩惱的地方你不煩 惱,讓你煩惱我偏偏生歡喜心,我就不煩惱,你怎麼樣?你就進步了。那個煩惱魔看到你以後就怕了:他不愛煩惱,算了,別來折磨他了。煩惱魔就被你降伏了。你 遇到一點事情就煩惱,遇到一點事情就發火,遇到一點事情你這個煩惱心就起來了,你唸佛念上十年二十年,這個心量心性不能打開,越念越辛苦,越念越糟糕,成 了我執我見,邪知邪見,是這個道理。

 

    我們很有幸的是,我們遇到佛法以後就有一個正知正見,比什麼都重要。有些人走了一圈的彎路,迷迷瞪瞪的,先入為主。他入的時候就是這種方式來入的,很麻煩的。他就會用這個思想,用這個標準去衡量:跟 這個相應的,這是對的;跟這個不相應的,很多問號出來,天天把自己搞得很疲憊。今天念這個經,明天誦那個咒,亂!結果自己想在佛門裡面找一點清淨心,想在 佛門裡面修一點清淨,越修越煩惱,越修越累了,經念也念不完,怎麼那麼多?最後生煩惱心了,說佛法不能學,本來我是想在佛門裡面找一點清淨心的,你看我不 學佛還好一點,學佛了煩惱更多了,心更亂了。不是自己找的嗎?佛給你簡單的方法你不用,你不學,你非得把自己搞得那麼狼狽不堪,那怎麼辦?

 

    遇到這種現象,千萬不能說佛法不靈,佛法錯誤了,這是自己造業。一定要想是自己錯了,自己學錯了,自己認識錯了,我要調整,這是對的。千萬不能夠以為佛法 有問題。佛法永遠不會有問題,他是圓滿的智慧,怎麼會有問題。問題在哪裡?是我們學習的角度,學習的方法錯了,沒有人給你正確的指導。所以我們學佛,這個 意義清楚了、明了了比什麼都重要。

 

    咱們修唸佛法門的,非常直截了當,非常清淨,非常自在,經典也很少。我們依據的經典:《無 量壽經》、《阿彌陀經》,初入門還加上《地藏經》,這是我們依止的經典,這是我們修行的依靠。跟誰學?跟釋迦牟尼佛學;跟釋迦牟尼佛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哪一 個法門學?跟淨土法門學;淨土法門講的誰?講的阿彌陀佛。所以我們直截了當跟阿彌陀佛學,跟佛學當然你的果報就是成佛了,所以我們都是在向佛學。

 

    具體落實在哪裡?佛在講《觀無量壽經》,韋提希夫人講明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殊勝,韋提希夫人很有智慧,選擇往生極樂世界。佛就告訴她怎麼樣才能得生,什麼方法才能夠去,沒有教她唸佛之前先教她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福。

 

    我們落實在哪裡?落實在根,這是我們彌陀大願人將來要做到的,要學習的。第一要落實的《弟子規》,第二《太上感應篇》,第三《佛說十善業道經》,這是行 門。淨宗大德已經給我們定了,這是千真萬確的。行門就是這三個法寶。然後理論的依據,修行的方法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地藏經》。我們修行就 很自在了,很簡單了。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有圓滿的理論,有非常恰當的方法,還有不可思議的成果。你說修行淨土這麼多殊勝都佔了,完全可以成佛了,成佛有餘 了。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切方法、一切的法門是平等的,一切的法門都能夠到達彼岸。我們這個法門也同樣能夠到達彼岸,而且又那麼殊勝,那麼明了。我們何必把自 己繞一圈?要去青島放生,本來你就住在青島,還要跑到北京來,然後再跑到其他地方去,再回到青島,太累了。所以我們不選擇迂迴的這個事情,選擇直截了當。 佛說了唸佛成佛,我們誦經唸佛;佛告訴我們了,要落實淨業三福,我們選擇《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佛說十善業道經》;我們該去培福放生了,我們去放 生去,那這個生活多自在,多瀟灑,多麼簡單。為什麼把自己搞得那麼狼狽,今天唸唸這個咒,明天又念那個,把自己搞得亂七八糟,把這個心亂得一塌糊塗。很累 很辛苦,起不了作用。

 

    因為佛法的總綱領讓我們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是樞紐,定是什麼?清淨心。任何一個法門都是讓我們得清淨心的,不是讓你起煩惱,不是讓你亂七八糟的。亂,與你的真心不相應,就與佛法不相應。

 

    我們誦一切經,念一切佛,目的是什麼?目的是培養我們的慈悲心,培養我們的菩提心,培養我們的真心,培養我們禪定的功夫,這是我們的目的。讀經不是目的, 讀經只是手段,讓我們明白這些道理,明白這些方法,讓我們如何去做;唸佛也不是目的,我一天要念十萬聲,念一百萬聲,不是目的,唸佛是個方法。所以唸佛法 門,這個方法達到一個什麼效果?《彌陀經》上告訴我們功夫成片或者是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了,你就得受用,煩惱就可以伏住了。這個時候如果真正地臨命終了, 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就可以有資糧走了;阿彌陀佛沒來接你,你的心很清淨,你做什麼事情也有智慧。

 

    千萬不要誤會,說學佛人就是等死的,你們唸佛就是為了等死,這個太消極了,太不負責任了,這是錯誤的。唸佛人是解決自己的問題以後,積極地為眾生服務,阿 彌陀佛他成佛了以後,他沒說我終於成佛了,我在極樂世界可以享清福了,他沒有這樣想。他還要發四十八大願,度盡一切苦難的眾生。如果按照我們世間上的說 法,度眾生是他的工作,他每天二十四小時不休息地在工作,那人家也沒有消極。晚上我們還在休息,比如晚上哪個地方要有人往生了,他還要拿著蓮花來接引,你 說他多累。所以人家沒有休息,人家很積極地在工作。

 

    我們也很清楚了,我們也不生煩惱了,我們怎麼辦呢?為一切眾生服務。培養我們的菩提心,培養我們的大慈悲心,成就我們圓滿的智慧,真正在這個過程當中體悟 到所謂的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那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呢?萬事萬物,一切眾生,是你的真身,叫法身,是我們自己本來的身體,那多麼自在,那多麼灑脫。

 

    我們所執著的,我這個身體千萬不能受傷害啊,我這個身體要保養好。你執著於這個身體是錯誤的。你這個身體你說哪一天是你的,哪一個地方是自己的?你找不 到。我今天是自己,今天要把它死死地抓住,留不住;今天很愉快,要把這個時光給停住,我這天要永遠不要變了,做不到,過去了;這天很痛苦,你也留不住。痛 苦也留不住,煩惱也留不住,快樂也留不住。所以你這個生命,你認為是真的,其實是非常的幼稚,非常的不真實。

 

    過去古人常講,到八十歲的時候感嘆:人生如夢,做了一場春秋大夢。一切的經歷,一切的所作所為,過眼的煙云,只是在你意識裡面殘留了一些種子而已。一生做 了很多善事,做了很多很有意義的事情,他的後半生,到老年的時候很灑脫,因為他八識田中全是善的,全是好的,所以他很灑脫。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如果 晚年的時候很痛苦,很恐怖,是因為他前半生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善的,都是一些惡的,晚年當然痛苦。這是個自然規律。所以我常常講,有些老人,很安詳地去世 了,即使沒有學佛。你仔細去觀察,他一生的心態很平和,一生的行儀很善良。沒有哪個性格很惡劣的人,他能夠長壽,能夠很安詳地走,那太不容易了,那是大福 報了。所以我們修行學佛了,把這些事情點點滴滴地都分析清楚了,我們才知道什麼是下手處。

 

    佛法,再說明白一點,如果我們剛剛入佛門,還不想往生極樂世界,還不想成佛,我就想,人間很快樂呀,人間雖然有苦,但是也有樂啊,我還不想超越輪迴,這有 沒有辦法讓你永遠地快樂呢?永遠地不受這三惡道的苦呢?佛說也有辦法。不是沒有辦法的:你想成佛,佛教你成佛的方法;你想成菩薩,佛教你成菩薩的方法;你 想生天,佛教你生天的方法;你想生生世世在人間,享受人間的生活,佛也有辦法的。這是眾生的心想不一樣,眾生的需求不一樣,每段時光的需求都不一樣。也許 我今年遇到佛了,開始感覺到生天太迷惘了,太渺茫了,那成佛更別提了,還太遠了,太迷惘了,我在這人間做點好事,能做好,就不錯了。初學的時候,有這種想 法的比較多。

 

    那我們就明了了,你既然有這個想法,可以啊,佛教導你在這個世間如何一生趨吉避凶,福慧增長。因為六道眾生沒有開悟之前,你真心本性裡面的福報沒有顯現, 智慧沒有顯現的時候,你所用的智慧,所用的福報,都是你辛勤修得的。你這生有多少福報,有多少財富,或者是你有多少的官運,或者是你有多少智慧,是你修來 的。修得呈現出本來的般若智慧,但是我們修行沒有到圓滿的時候,我們所受用的,是我們自己修來的,是這個道理。

 

    我們修得多,我們相對來說我們得到的就多,我們的福報就大。那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我要在人間,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