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 位同修,大家好!大概從今以後,我們講經、解答問題都在攝影棚,而攝影棚裡面為了錄像效果起見,常住規定攝影棚裡面不許可一般同修進來,聽眾都改在唸佛 堂,希望大家能夠諒解。將來錄像帶做出來之後,可以普遍的流通,希望錄像帶的效果能夠做得很好。過去答問已經錄了不少帶子,好像做出的光碟也應該有好幾十 片,這裡面有許多的問題,可以說是屬於共同問題,諸位能夠取得一套帶回去,我想對大家學佛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今天這也是從中國來的一些同修,天津董居士問:「我一看經書就想睡覺,看光碟也想睡覺,怎麼辦?我心裡很著急,生自己的氣。昨天下午繞佛,我忽然悲從心來,淚如泉湧,還想放聲大哭,為怕打擾別人才強忍住,請問不知何因?」

  答:這種情形不是你一個人有,我也見過好幾位。佛在經上曾經提過,這是業障很重,你能夠有這樣的慚愧心,痛哭流涕,這是業障發現的現象,可以藉此消除。

  假如你讀書精神提不起來,我們不要讀很長的時間,展開經卷讀半小時,或者讀二 十分鐘,讀十五分鐘,用這種作法;早晨念一段,下午念一段,晚上念一段,慢慢的把時間加長,這樣就好。看錄像帶也用這種方法,慢慢的你心就會定下來,業障 就漸漸消除,智慧就漸漸增長。沒有事情的時候多唸佛,繞佛就是散步,無論在什麼地方,多走動,散步的時候心裡面默默的念這一句佛號。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外面的境界學著不要去理會,散步的時候,我們只注意前面的路,不要顧及路上的人,也不要顧及兩旁的一些狀況,這樣就能夠收到「都 攝六根」的效果。唸佛是消業障最殊勝的方法,你這樣去做就好。

  這一位營口同修問:「中國有一位趙居士托我問您,修淨土法門用不用修《唯識論》,又修《唯識論》對淨土有沒有幫助?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節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五 祖大師給六祖講《金剛經》,講到你不要著住到情上,也不要著住到愛上,也不要著住到空上,也不要著住到有上,你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時六祖大師豁然 開悟。這個大悟,是徹始徹終,明白這個深般若的智慧。因為他明白深般若的智慧,所以才「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他才知道心生萬法,也萬法唯心。一切萬法,原 來都是自性所現。他就對五祖大師說了: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他說,唉!我真沒想到,這個自 性,本來是不垢不淨的,本來就是清淨的。說不垢不淨,怎麼又說清淨呢?說清淨,是對著不清淨而言,才有這個清淨嘛!這個清淨,就是本體的樣子,因為沒有其 他的名稱可以代表,所以就用清淨來代表了。這個清淨,並不是有染污,然後才清淨;這個清淨,是本來就清淨的。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他說我真想不到啊,自己本性,原來是不生不滅的。因為眾生有所執著,才有生有滅;若無所執著,生滅又從什麼地方生出來?又滅到什麼地方去呢?這生滅也就沒有了。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區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ZGmTvGz3q4&feature=player_detailpage#t=23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5-H5Y0dmtU&feature=player_detailpage#t=170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xxhcLHnMLU&feature=player_detailpage#t=445s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big5.xuefo.net/znxg_71728_1.htm http://www.buddha.twmail.cc/share/viewthread.php?tid=1081&extra=page%3D1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hwadzan.tw/

華藏凈宗弘化網-法寶結緣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iching.shoppy.cc/modules.php?n=iching&name=aboutus&func=leftmenu3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眾生所以不能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真諦論證】夫,人之心,屬乎離卦,離為女,又為日,日為心中天子,女本后妃之象,正直無私,光照天下,生化萬物,養育群生。亡卻女,即亡卻真靈,真靈者日也。夫妄心,由何而起也。因「酒色財氣,名利恩愛」所牽引也。

【字辭註解】「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天下男女名曰眾生,言眾性,投生下界也。「真道」乃先天大道,非三千六百旁門之比也。「為有妄心」者,亡女為之妄,

  妄想酒,以養身,豈不知酒中之害,迷真亂性,人身氣脈,與天地同其昇降,週流循環,一飲酒,氣脈不順,氣脈不順,則身中之星度錯矣!星度錯,而壽元折也。

  妄想色,以親身,豈不知色中之害,刮骨攝魂,人身以精而生氣,以氣而生神,有此三寶,人方長壽。一貪色,則精洩,精洩,不能生氣,氣衰,不能生神,三寶耗散,而壽元損也。

  妄想財,以肥家,豈不知財中之害,朝思暮想,苦勞千般,把你一點精氣神耗散,縱有萬金之富,難買無常不叫,一口氣不來,赤手空拳,分文難帶,罪孽隨性,四牲六道,轉變無休,深可嘆也。妄爭閑氣,以逞光棍,豈不知氣中之害,小事不忍,而成大事,或人命官非,牢獄枷鎖,傾家敗產,妻埋子怨,悔之晚矣!

  妄想名,以榮身,豈不知名中之害,習文以勞其心,習武以勞其形,碌碌一生,縱然官陞極品,難買長生不死,為忠臣,為良將,死後為神,為奸黨,為逆賊,死墮沉淪矣!

  妄想恩愛,以溫身,豈不知恩愛之害,你有銀錢衣食,妻則敬,子則孝,你若貧苦,妻必不賢,子必不孝,雖有賢孝者,必被妻恩子愛所累,一口氣斷,誰是妻,誰是子,所造之罪,自己抵擋,妻子雖親,亦難替你受其罪也。奉勸世人,將此假事一筆勾銷,如若不然,妄想神仙,不求大道,不去妄想,焉能成聖佛乎。

無垢子詩曰:

去妄存誠儒聖云,榮華富貴似浮雲,豈知貧富前生定,何必碌碌勞骨筋

無心道人詩曰:

真靈不散名歸中,無識無知亦是空,只去妄心不去道,千金口訣實難逢

洗塵子詩曰:

洗去塵心學佛仙,無思無慮甚悠然,不貪酒色和財氣,學箇長生壽萬年

既有妄心,即驚其神。

  【字辭註解】「既」者成也。「有」者實也。「妄」者動也。「心」者神也。「即」者定也。「驚」者觸也。「其」者此也。「神」者主也。此承上文而言。

  【真諦論證】大凡修道之士,不可起妄念,妄心一動,驚動元神,元神藏心,心神藏目,圭旨云:「天之神聚於日;人之神聚於目。」心為諸神之主帥,眼即眾神之先鋒。夫人身之神,共有六十四位,以應六十四卦之數也。

  人在受胎之初,先結無極,從無極以生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周身百體,由一本而散為萬殊,生凡之道也。又從萬殊復歸六十四卦;又從六十四卦,總歸十六官;由十六官,總歸八卦;由八卦,總歸四象;由四象,總歸兩儀;由兩儀,而歸太極、無極,由萬殊,復歸一本,生聖之道也。

  不知修道之士可曉一本否?

  倘若不知,積德感天,明師相遇,指示一本大道,每日守定一本,不使元神,遷移萬殊,有何妄心而驚神也。神不驚,則六十四位人神,混合元神,而元神得眾神之混合,其光必大,其神必旺,神旺則性靈,而神仙之道畢矣!再得九轉玄功,煉成陽神,名為大羅金仙,再得外功培補,昇為大羅天仙矣!  夫,一本九轉,須待師傳,而身中一十六官,略露春光可矣!

  「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眼」為鑒察之官,諸色視焉;

  「口」為出納之官,言語出焉;「耳」為採聽之官,眾音聞焉;

  「鼻」為審辨之官,香臭識焉;「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肺」為相傳之官,治節出焉;「脾」為諫議之官,周知出焉;

  「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膻」為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出焉;「三焦」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此十六官,為身中統帥之神也。

  十六官之中,惟心一神,乃身中之王,封眼耳鼻舌為四相,其餘次之,勿論千神萬神,皆聽天君之命也。

白祖仙師詩曰:

墮落紅塵不記年,皆因妄念迷青天,若非師指歸元始,那得凡身做上仙

十惡斷時三業淨,六根空處五行全,老君金口明明示,萬劫千秋永正傳

文昌帝君詩曰:

妄念驚神散萬方,魂歸地府失真陽,寒冰惡浪層層陷,劍樹刀山處處傷

一念回春修道力,三田氣秀得丹香,勸君急早歸清靜,不枉人間鬧一場

既驚其神,即著萬物。

  【字辭註解】「既」者事過也。「驚」者不安也。「神」者元神也。「即」者就此也。「著者執固也。「萬」者包羅也。「物」者各體也。

  【真諦論證】夫人有妄心,則元神,隨識神而牽引,不是想著天上萬物,便是想著地下萬物,不是想著世上萬物,便是想著人身萬物。而天上萬物,不過日月星辰,風雲雷雨,八字以包其餘也。地下萬物,不過「山川草木,五行四生」八字以包其餘也。世上萬物,不過「名利恩愛,酒色財氣」八字以包其餘也。人身萬物,不過五行八卦,地水風火,八字以包其餘也。

  天之萬物,地之萬物,人之萬物,總歸先天八卦,之所生化者也。

  夫先天八卦,對待之理,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四正之位也。

  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兌東南,四隅之位也。此謂卦之相對也。

  乾之三爻陽,而對坤之三爻陰,名曰天地定位也。

  震之下一陽,中上二陰,而對巽之下一陰,中上二陽,名曰:雷風相搏也。

  坎之內一陽,外二陰,而對離之內一陰,外二陽,名曰:水火不相射也。

  艮之上一陽,中下二陰,而對兌之上一陰,中下二陽,名曰:山澤通氣也。

  此謂爻之相對也。

  卦爻相對乃先天,而天弗違,成聖之道也。

  從鴻濛分判之後,乾之中爻陽,去交坤之中爻陰,變坤為坎。

  坤之中爻陰,來交乾之爻陽,變乾為離。

  坎之上爻陰,去交離之上爻陽,變離為震。

  離之下爻陽,來交坎之下爻陰,變坎為兌。

  震之中上二陰,去交巽之中上二陽,變巽為坤。

  巽之上爻陽,下爻陰,來交震之上爻陰,下爻陽,變震為艮。

  艮之上爻陽,下爻陰,去交兌之上爻陰,下爻陽,變兌為巽。

  兌之中下二陽,來交艮之中下二陰,變艮為乾矣。

  故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乾居西北,巽居東南,艮居東北,坤居西南,先天變為後天,後天者,流行之氣,故後天而奉天時,延命之術也。所以不知先天,無為之道,後天有為之術,故不能成仙者此也。

康節夫子詩曰:

萬物原來在一身,天文地理亦同親,凡夫不究源頭理,性入幽冥骨葬塵

程夫子詩曰:

世人找得先天初,返本還原一太虛,妄念不生歸太極,雷鳴海底現鰲魚

子思夫子詩曰:

不生妄念不驚神,焉能著物昧天真,勸君急訪靈明竅,養性存心學聖人

既著萬物,即生貪求。

  【字辭註解】「既」是既已,「著」為著相,「萬」是萬般,「物」為事物,「即」是即要,「生」為生心,「貪」是貪妄,「求」為苟求,這乃承上而言也。

  【真諦論證】夫,人心,一著萬物牽引,便隨萬物起貪心,貪心一起,必想去求,此是人慾之心,便屬後天八卦所管。

  人之貪慾,世上難免,惟有仙根佛種靈性不昧,以富貴如浮雲,以酒色似剛刀,將後天返為先天,此為上等之人,千萬之中而選一也。其有中下之輩,便係後天八卦所拘束,不能從後天而返先天,從「洛書」,以返「河圖」者也。

  夫,貪心,乃北斗第一星,名號貪狼,尤如狼虎一般,修仙之士,若不去此一星,則大道難成也。何矣?

  後天洛書,二四六八十屬陰,既屬陰,便生貪求,地六屬癸水,為交感之精,其性愛貪求美色。地二屬丁火,為思慮之神,其性愛貪求榮貴。地八屬乙木,為氣質之性,其性愛貪求富豪。地四屬辛金,為無情,其性愛貪求酒肉。地十屬己土,為私意之神,其性愛貪高大,此為後天之五魔,以消身中之五行也。

  第一貪淫以傷精,則水虧也。

  第二貪財以傷性,則木虧也。

  第三貪貴以傷神,則火虧也。

  第四貪殺以傷情,則金虧也。

  第五貪勝以傷氣,則土虧也。五行一虧,其身焉可立乎。

  奉勸天下男女,切莫進此五魔之陣,以後天而返先天,將坎中一陽,返回離卦中爻,變離為乾。將離中一陰,返回坎卦中爻,變坎為坤。將震上一陰,返回兌卦初爻,變兌為坎。將兌下一陽,返回震卦上爻,變震為離。將乾上中二陽,返回坤卦上中爻,變坤為巽。將坤中下二陰,返回乾卦中下二爻,變乾為艮。將艮上陽下陰,返回巽卦,上下二爻,變巽為兌。將巽上陽下陰,返回艮卦,下上二爻,變艮為震。抽換爻象,後天返為先天矣!

  五魔化為五元,洛書返為河圖,可為天下之奇人也。

紫微大帝詩曰:

太上老君妙道玄,尊經一部即真傳,三花三寶本元炁,五賊五魔屬後天

換象抽爻息火性,安爐立鼎煉金丹,不貪不妄隨時過,一日清閑一日仙

斗口夫子詩曰:

先天變後後先天,聖聖凡凡不一般,富貴榮華如電灼,妻恩子愛似硝燃

不貪自有命為主,守道何無神助緣,一性不迷塵境滅,空中現出月輪圓

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

  【字辭註解】「既生貪求」者,既為業已,生是動心,貪為好勝,求是苦心也。「即是煩惱」者,即為便是,是乃如此,煩為心燥,惱是嗔恨也。「煩惱妄想」者,煩為事繁,惱是有氣,妄為痴心,想是思慮也。「憂苦身心」者,憂為愁慮,苦是勞動,身為形體,心是君主也。

  【真諦論證】因世人不能看破名利恩愛,酒色財氣,所以即被,六塵六賊之所染也。貪求榮貴者,不得榮貴,而生煩惱,已得榮貴,又從榮貴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名字,誠心修道,道成之日,名揚天下,以成萬古之名也。何等貴哉!道德經曰:「雖有拱壁,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至聖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德之,不處也。」

  貪求財利者,不得財利,而生煩惱,已得財利,又從財利中,生出許多烦惱也。不如看破利字,誠心修道,而身中之「精氣神」三寶,乃為法財,能買性命,益壽延年,何有煩惱之生也。

  至聖曰:「富貴於我如浮雲。」中庸曰:「素貧賤,行乎貧賤。」孟子曰:「貧賤不能移」。又曰:「君子憂道不憂貧。」貪求美色者,不得美色,而生煩惱。已得美色,必有恩愛,又從恩愛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色字,誠心修道,自己身中現有嬰兒姹女,每日常近常親,坎離相交,金木相併,多少滋味,難以言傳,異日道成,仙女同儔,何等尊重。至聖曰:「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呂祖曰:「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地教君骨髓枯。」

  至於鬪氣,乃是不忍,從是非中,生出許多煩惱也。不如看破「氣」字,誠心修道,而養身中,三花五氣,浩然剛氣,太和元氣,結成金丹,縱有煩惱,化為烏有矣!至聖曰:「血氣方剛,戒之在鬪。」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至於一切,不如意處,便生煩惱,我以一「空」字,以虛其心,焉受煩惱之災乎。

紫陽真人詩曰:

勿貪酒色勿貪錢,富貴窮通總隨緣,色即是空空即色,煙生於火火生煙

醍醐灌頂卻煩惱,取坎還離掃慾牽,一念歸中塵境滅,養顆明珠似月圓

邱祖詩曰:

不貪名利不貪花,每日終朝卧彩霞,肚飢猿猴獻桃菓,口乾龍女送蒙茶

勝如漢口三千戶,賽過京都百萬家,奉勸世人早惺悟,掃開煩惱煉黃芽

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字辭註解】「便」者,定要也。「遭」者,逢臨也。「濁」者,下賤也。「辱」者,欺凌也。便遭濁辱者,是言人生在世,貪心不了,名利恩愛之中,便是煩惱憂愁,種種波濤,但失陷處,必受五濁之辱也。「流」者,沉下也。「浪」者,事疊也。「生」者,河圖也。「死」者,洛書也。「流浪生死」者,言人在世,迷於酒色財氣,不知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真諦論證】夫,生仙生人之道者,河圖而已矣!人生之初,秉父母之元氣,而結一顆明珠,名曰「無極」。得父母之精血,名曰「太極」。

  天一生壬水,在上生左眼瞳人,在下而生膀胱。

  地二生丁火,在上生右眼角,在下而生心。

  天三生甲木,在上生左眼黑珠,在下而生膽。

  地四生辛金,在上生右眼白珠,在下而生肺。

  天五生戊土,在上生左眼眼皮,在下而生胃。

  地六成癸水,在上生右眼瞳人,在下而生腎。

  天七成丙火,在上生左眼角,在下生小腸。

  地八成乙木,在上生右眼黑珠,在下而生肝。

  天九成庚金,在上生左眼白珠,在下生大腸。

  地十成己土,在上生右眼皮,在下而生脾。

  由此而五臟,由此而六腑,以至周身三百六十五骨節,八萬四千毫毛孔竅,莫不由河圖而生之也。生凡如此,生聖亦如此也。

  夫,人死之由洛書而已矣!

  從先天之河圖,以變後天之洛書

  從洛書中央土,去尅北方水,則腎虧矣!

  北方水,去尅南方火,則心虧矣!

  南方火,去尅西方金,則肺虧矣!

  西方金,去尅東方木,則肝虧矣!

  東方木,去尅中央土,則脾虧矣!五臟一虧,以至六腑百體,俱皆衰矣!

  不死有何待哉,此死彼生,如波浪一般。故曰:流浪生死也。常沉苦海者,言酒色財氣,為四大苦海,若不掃除,焉能不沉苦海者哉。永失真道者,因迷昧四字,常沉苦海,連人身難保,何能言道,豈不永失真道矣!深可嘆哉!

長生大帝詩曰:

識破河圖早下功,還原返本一真宗,但能闖出洛書網,壽比南山一樣同

薛道光詩曰:

苦勸人修不肯修,常沉苦海為何由,百年富貴電光灼,口氣不來萬事休

翠虛真人詩曰:

老君清靜度人經,指出身中日月星,生死死生由自主,佛仙仙佛在心靈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字辭註解】「真」者,落實也。「常」者,中庸也。「之」者,行持也。「道」者,所言先天大道,乃為「真道」。三千六百旁門,乃為假道,「真道」者,正心修身之道也。假道者,索隱行怪之道也。「悟者」,窮究也。「自」者,定然也。「得」者,領受也。「悟者自得」者。人能窮究性命,訪拜至人,指示修性修命之大道,返本還原之祕訣,方是悟者自得也。非是教你在紙上窮悟,可能得乎。

  古云:「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工夫,若要書中尋佛法,筆尖蘸乾洞庭湖。」悟真篇曰:「任君聰慧過顏閔,不遇明師莫強猜。」皆此之謂也。「得悟道者」,是善人積功累行,感動天心,明師相遇,低心求領大道,時常參悟其理,晝夜苦修其道,不可半途而廢,只待功果圓成,丹書下詔,脫殼飛昇,方為了當。這纔是訪道、求道、得道、悟道、修道、守道、成道、了道,有此八箇道字,大丈夫之能事畢矣!「常清靜者」,「常」為永遠,「清」為圓明,「靜」為安甯也。

  言道成德備功圓果滿,陽神沖舉,三官保奏,仙童接引,過九霄,上玉京,見諸佛,謁上帝,會眾祖,朝金母,照功之大小,以定品級。依果之圓缺,而封天爵。

  仙衣緩帶,以榮其身。玉菓瓊漿,以滋其腹。

  三乘九品,依功而定。

  五仙八部,看果而贈。

  或居中天,或居西天,皆是極樂。

  或居三十六天,或居七十二地,盡為福地。

  或居三清,或居十地,概屬清靜。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依功定奪,毫無私屈,隨緣隨分,享受清靜之福,豈不美哉!豈不樂哉!

  不枉為人出世一場,這纔是大丈夫,人上之人也。

  至此,則常清靜矣!

元始天尊讚曰:

清靜妙經是上乘,修行男女可為憑,金科玉律相同契,九六乾坤冉冉昇

靈寶天尊讚曰:

急尋清靜悟真空,收性回西莫轉東,採藥煉丹功果就,超凡脫殼謁蒼穹

降生天尊讚曰:

清靜經圖最為先,度人寶筏一慈船,經文點破生死竅,註解掀開井中天

蓋天古佛讚曰:

清靜寶經至妙玄,多蒙天一註成全,有人得會經中理,三教凡夫居寶蓮

太上老君清靜經註解全部終

http://blog.udn.com/Venuslove/1390103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H9Vwk5YLVU&feature=player_detailpage#t=121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uyFmROlXBo&feature=player_detailpage#t=49s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

莊子曰:「無所不在。」

東郭子曰:「期而後可。」

莊子曰:「在螻蟻。」

曰:「何其下邪?」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suiis.com/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頭俱截斷,一劍倚天寒

問:
日本一位將軍在出征之前去問來自中國的明極楚俊禪師:「在生死交關的時候該如何?」禪師說:「兩頭俱截斷,一劍倚天寒。」他的意思是不是說,把生死對立的觀念放下之後,本來面目自然就出現了呢?

答: 沒有錯。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也是動物的本能。軍人也好,老百姓也好,都有死亡的威脅。軍人要上戰場,經常在生與死的邊緣討生活,所以對生死的敏感度很 高。雖然保家衞國是職之所在,但生還是生,能不死最好,所以這位將軍去問明極禪師對生死的看法。其實生死的問題對禪修者而言,同樣值得探討。

禪宗勸修行人把念頭分成兩個段落:第一階段,要有生死心;第二階段,要把生死心斷掉。有了生死心就會自我警惕,不努 力用功的話,萬一下一口氣上不來,怎麼辦?來生是否還有機會修行?因緣一旦錯過,萬劫不復;因此要及時努力、立即修行。這是生死心的作用。到了第二階段, 在非常用功的情況下,必須斷絕生死心。不要擔心自己這樣修行會不會餓死、渴死、累死、睏死,或者自然界的蚊蟲風雨、酷熱嚴寒會不會把我整死。身體有病也不 要害怕,不要去想是不是把它調養好再來修行。這些念頭就是怕死,怕死就不能解脫。只要這麼想──軍人是在沙場,法師是在講座,禪師是在蒲團──此時生死已 放下,不再有恐懼。既無恐懼也就無煩惱,心中會明朗起來,很快就開悟。所以,把生死看破才能解脫生死。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一片風景走 孝子陪環島 癌父含笑離世

最後的父親節禮物!屏東縣滿州鄉佳樂水日前發生一起感人故事,宛如國片「帶一片風景走」的翻版。來自台中的吳姓一家人為幫癌末老父親達成環島心 願,一家人輪流請假帶老父出遊,雖然老父親在佳樂水風景區就因病重辭世,但老父親當時滿足的微笑讓子女們至今難以忘懷。

5子女輪流請假陪遊 老人家開心滿足…

「雖然身體相當不舒服,但父親臉上滿足的笑容,從出發後都沒有停止。」看著父親生前與他們的合照,女兒吳芳宜仍忍不住哽咽表示,能夠讓父親完成生前的心願,微笑著帶走恆春半島的一片風景,做為子女也覺得沒有遺憾了。

吳芳宜表示,農曆年前,七十三歲的父親得知自己是骨癌末期,已經無法進行任何放射線治療,雖然心情平靜,喜愛四處旅行的父親始終念念不忘台灣各地美麗風景,希望有生之年能再到訪一次。

五個兄弟姊妹商量過後決定帶父親環島完成心願,為求慎重還到醫院詢問過醫生的意見,兄弟姊妹們決定輪流請假,接力陪伴父親進行環島旅行。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義】

1.     金剛是個比喻,就是金剛寶。在佛教有個護法,名叫韋馱尊天,手中拿的兵器就叫做「金剛寶降魔杵」。人世間也有金剛寶,現代人稱為鑽石。金剛堅固無比,能破壞一切物,而且一切物不能破壞它。今以金剛來比喻此經,就說明了此經功德之殊勝!

2.     般若(ㄅㄛ ㄖㄜˇ)是梵語,譯為妙智慧,與一般世間的智慧並不同。般若是認識諸法虛實的知識,是親證實相的工具。雖然世間學問也有智慧之說,決不足以代表般若,因世間智慧是即相的,般若是離相的,但為解說方便,在我們的概念上不妨作妙智慧解,這樣般若與智慧就有所區別了。

3.     波羅蜜是 印度話,譯為到彼岸。這是把有生死輪迴的地方喻為此岸,把沒有超脫生死的寂滅境界比喻為彼岸。眾生學習佛法之後,了解諸法因緣而生、本性為空的真理,則不 再執著種種虛無的幻象為實有,因此可不生煩惱,故不造業,自然當不受果報,不再有果報時,自然就沒有生滅的現象,也就達到寂滅境界的彼岸,這就是波羅蜜。

valerius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